【編譯繁華田/曼谷報導】私營部門建議政府加快投資中央雲端系統,以降低成本並提高競爭效率,幫助超過320萬家中小企業,迎接數位經濟的挑戰。 在由泰國商業管理協會(TMA)及電子交易發展辦公室(ETDA)舉辦的「數位國家:讓它發生」研討會上,邀請來自公營部門、私營部門、政策制定者及產業專家的專家們交流觀點,並分析2024年的數位競爭力。建議政府加快投資發展中央雲端系統或雲端中心,以支持泰國320萬家中小企業向數位經濟轉型,因為它們的資本不足以推動業務向數位化轉型,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尤其重要。 電子交易發展辦公室副主任米泰姆提到,根據對2023-2024年泰國數位成熟度的研究結果顯示,泰國的中小企業在數位科技及人工智慧(AI)的使用上有所增長,尤其是年收入超過5000萬銖的中大型企業。反之,年收入少於180萬銖的小型企業或微型企業則對數位科技及AI的使用較少,面臨著獲取資源和具備導入技術的人力資源的困難。 使用數位科技和AI的行業中,金融和保險業是最高的,其次是資訊科技和運輸業。而使用數位科技和AI最少的則是批發零售業,特別是像小雜貨店這類的店鋪,還有小型製造業。這些行業需要進行調整,以便能夠在市場中與競爭對手競爭,因為批發零售是一個需要接觸大量消費者的行業,導入數位科技和AI可以讓他們接觸到更多客戶。製造業方面,數位科技和AI則可以幫助管理成本,從而提高利潤。 將數位科技和AI應用於變革生產和市場結構,所需的技術升級和轉型成本很高,這是中小型企業無法投資的問題,因此政府應該介入支持,幫助國內中小企業能夠實現業務轉型,在泰國經濟從製造業轉向數位經濟的變革中競爭。根據電子交易發展局的研究結果,要向數位經濟邁進,或將國家推向成為數位國家,必須發展雲服務以提高效率。雲是提升營運能力和效率的系統,其成本最低,這是必須做的重點。引入雲系統將使泰國企業在低成本的情況下,更有效地接觸到技術。 目前泰國在2024年對數位和人工智慧的應用相比2023年有所增加,泰國超過300家企業在數位技術和AI的使用上從初階(Starter)提升至專業階段(Performer)。然而,大部分的發展來自於中大型企業,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來發展和建設系統。而泰國的中小型企業仍然無法將生產和市場架構轉型為數位和AI系統,因為資金問題。 泰國中央銀行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薇塔瑪指出,泰國中小型企業無法轉型為數位和AI業務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許多公司的財務流動性出現困難,企業的收入依舊為負,甚至有些盈利的公司也無法進行充分的投資。 根據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中小型企業的經營者知道將商業結構轉向數位化的好處,但還沒準備好轉型,因為面臨資金問題,需要2到5年的時間進行調整。調查結果顯示,47%的受訪者準備在2年內轉型並使用數位與人工智慧,而另外30%則準備在3到5年內採用。對於中小型企業的經營者來說,資金問題是最大的擔憂,但如果政府能提供中介技術或雲端中心,他們就願意進行使用。 除了對雲端中心系統的投資外,也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泰國在數位領域的專業人員中,能夠達到3-4級的人數僅占全國的1%,約有十萬多人,這個數字甚至低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因此,政府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的培養與知識的延續,以提升這方面人才的潛力。 此外,根據政府方面的披露,特聘教授兼數位經濟與社會部長巴舍提到雲端中心系統的發展,他表示。目前政府正在發展針對政府工作的雲端系統,以便為民眾提供服務,這樣可以節省基礎處理預算的30-50%。至於為中小型企業發展雲端中心系統,則是政府政策是否會進行的問題。然而,政府已經發展的雲端系統,是推動國家經濟的部分,目標是成為數位國家,並促進企業的競爭能力與商業運作的便利性。 不過,根據工業部的報告顯示,目前泰國有320萬家中小型企業,占全國所有企業的99.5%,僱用了高達1280萬人,所創造的收入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