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衛生部助理部長莫拉果醫師昨天表示,衛生部制定加強發展泰醫和新醫學的戰略,擬撥專項經費20多億銖用於恢復和發展,因為與現代醫學相比,泰醫學的發展嚴重滯後,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持,造成國內醫學界現代醫學一枝獨秀的局面。在健康醫療業日益發展的今日,醫療開支持續增長,在2002年國內醫療開支總價值達3337億銖多,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這部分開支絕大部分用於向國外購買醫療設施和藥物,一些國外生產的專利藥物的專利期限也由原來的20年期延長至25年期,使得國家對國外藥物的依賴關係更加延長,即要花更多的錢去購買這些專利藥品,同時對國外藥物的依賴也抑制了國內藥品生產的發展。對國外藥物的依賴還要受到外國藥商壟斷價格的風險。 莫拉果表示,衛生部制定發展泰醫學和新醫學的目標訂在5年(2007年至2011年)時間,擬撥的23億6400萬銖經費已經得到內閣的批准。在頭3年要加強建設泰醫分析研究機構和加強向國外推介泰醫學,在5年之中要在國內建設較完善的泰醫服務點和有較齊全的泰醫藥物供民眾選擇,並且要建立泰醫的統一標準,爭取泰醫醫療和藥物的消費總額占公共醫療總開支的25%,減少對國外藥物的依賴。 泰醫學發展廳長宋育醫師表示,國家制定發展泰醫的戰略非常有必要,泰醫學有悠久的傳統和民族特色,如果國家不重視發展,反而給外國人竊取和註冊為其所有。因此國家加強泰醫學的政策也是對泰醫學的一種保護,在加強發展泰醫學的過程中,也要逐步加強對泰醫學成果的法律保護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