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泰國出口業今年的前景可謂荊棘滿途,除主要貿易夥伴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泰銖趨向走強外,非關稅貿易壁壘措施也將對出口業實現12.5%的增長目標形成壓力,而且還成為妨礙開展自由貿易協定的因素之一。目前,已開發國家也對泰商品採取非關稅貿易壁壘措施,如僅次於東盟和美國的泰國第3大出口市場歐盟,也向泰國甜玉米罐頭徵收高達13.2%的反傾銷關稅,並且計畫於今年對農產品如食品和工業產品,如化工品和含有化學成分的產品採取更嚴格的新標準。
至於主要新興出口市場,如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儘管泰商品的出口額不高,但增長率卻處於高水準,加上這些國家均與泰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因此泰商品應可從中獲得減免關稅的優惠。不過,泰國出口產品也遭遇到澳大利亞和印度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措施打擊,如動植物衛生檢疫標準和嚴厲的環境保護措施,增加了農產品出口到澳大利亞和印度市場的難度,並導致成本上升。
泰華農民研究中心認為,政府應修改泰國產品標準的法規,建立出口產品質量標準,以避開苛刻的貿易壁壘。不但有利於減輕因貿易夥伴國採取非關稅貿易壁壘措施所造成的影響,而且還能防範因自由貿易協定導致廉價進口商品迅速充斥市場的問題,如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議實施後,從中國進口的洋蔥、大蒜和溫帶水果激增,從而對泰國農民造成損失。
此外,官方應亦增強國內實施法律的效率、透明度和公平性,以增加泰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可信度,如嚴厲查檢其他國家產品假借泰國原產地標籤進行出口的行為,因為這可能導致進口國對泰國產品徵收反傾銷關稅。
至於民間企業,必須加快提高產品質量、注重產品研發及使用先進技術,同時也須追蹤貿易夥伴國的法規變化,瞭解貿易對手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動態,以能及時調整並採取應對措施。此外,使用國內原料作為出口產品的主要廠商,亦應尋找機會到原料及勞工成本較低的國家投資生產,尤其是鄰近泰國並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印度支那國家,以減輕泰銖升值的衝擊,或調整策略轉向進口生產原料,利用泰銖堅挺來減低原料的進口成本。
至於主要新興出口市場,如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儘管泰商品的出口額不高,但增長率卻處於高水準,加上這些國家均與泰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因此泰商品應可從中獲得減免關稅的優惠。不過,泰國出口產品也遭遇到澳大利亞和印度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措施打擊,如動植物衛生檢疫標準和嚴厲的環境保護措施,增加了農產品出口到澳大利亞和印度市場的難度,並導致成本上升。
泰華農民研究中心認為,政府應修改泰國產品標準的法規,建立出口產品質量標準,以避開苛刻的貿易壁壘。不但有利於減輕因貿易夥伴國採取非關稅貿易壁壘措施所造成的影響,而且還能防範因自由貿易協定導致廉價進口商品迅速充斥市場的問題,如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議實施後,從中國進口的洋蔥、大蒜和溫帶水果激增,從而對泰國農民造成損失。
此外,官方應亦增強國內實施法律的效率、透明度和公平性,以增加泰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可信度,如嚴厲查檢其他國家產品假借泰國原產地標籤進行出口的行為,因為這可能導致進口國對泰國產品徵收反傾銷關稅。
至於民間企業,必須加快提高產品質量、注重產品研發及使用先進技術,同時也須追蹤貿易夥伴國的法規變化,瞭解貿易對手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動態,以能及時調整並採取應對措施。此外,使用國內原料作為出口產品的主要廠商,亦應尋找機會到原料及勞工成本較低的國家投資生產,尤其是鄰近泰國並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印度支那國家,以減輕泰銖升值的衝擊,或調整策略轉向進口生產原料,利用泰銖堅挺來減低原料的進口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