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泰國中央銀行報告,近5年來的統計資料反映出,泰國與國外之間的利率差距對泰銖升值的影響不大。因此,央行的利率政策,不會如各方預測般,使泰幣大幅走軟。
過去的資料顯示,2001年的泰銖匯率為45.62銖兌1美元,但2003年卻升值至41.78銖兌1美元,儘管央行已把政策利率從2.5%減剩1.25%。2003年泰國與美國的利率差距平均為0.20%,並在2005年擴大至0.56%,但流入美國的資金沒有增加,反而湧進泰國的資金攀升,違背利率差距理論。
央行指出,導致資金遷移的主要原因,來自信心及風險因素。雖然2006年年中及2007年初的利率差距不大,但資金卻從新市場遷移至主要大型市場。此外,匯率趨勢的預測,也是使資金遷移的主因之一。由於幣值的變化,對規定投資報酬率帶來影響。即使利率走低,但如果經濟基礎好、有進入牟利的空間及報酬率高的話,也評定為值得投資。
吸引投資者進入泰國投資的主力,是匯價的報酬率。以2006年1月份為例,泰國公債券的報酬率為3.93%,美國的為4.34%,如果投資泰國100萬美元為期1年,1年後能收回本金和利息共4,114萬銖。由於泰銖自2006年1月份的39.58銖兌1美元,在2007年1月份升值到35.93銖,使投資者兌換美元後達到114萬美元,扣除本金及公債利率4.34%後,仍然淨賺10萬美元。
央行指出,除了資金遷移的因素外,本地區貨幣持續升值、美國經濟放緩、泰國經常賬連續出超等,亦是支持泰銖升值的因素之一。
過去的資料顯示,2001年的泰銖匯率為45.62銖兌1美元,但2003年卻升值至41.78銖兌1美元,儘管央行已把政策利率從2.5%減剩1.25%。2003年泰國與美國的利率差距平均為0.20%,並在2005年擴大至0.56%,但流入美國的資金沒有增加,反而湧進泰國的資金攀升,違背利率差距理論。
央行指出,導致資金遷移的主要原因,來自信心及風險因素。雖然2006年年中及2007年初的利率差距不大,但資金卻從新市場遷移至主要大型市場。此外,匯率趨勢的預測,也是使資金遷移的主因之一。由於幣值的變化,對規定投資報酬率帶來影響。即使利率走低,但如果經濟基礎好、有進入牟利的空間及報酬率高的話,也評定為值得投資。
吸引投資者進入泰國投資的主力,是匯價的報酬率。以2006年1月份為例,泰國公債券的報酬率為3.93%,美國的為4.34%,如果投資泰國100萬美元為期1年,1年後能收回本金和利息共4,114萬銖。由於泰銖自2006年1月份的39.58銖兌1美元,在2007年1月份升值到35.93銖,使投資者兌換美元後達到114萬美元,扣除本金及公債利率4.34%後,仍然淨賺10萬美元。
央行指出,除了資金遷移的因素外,本地區貨幣持續升值、美國經濟放緩、泰國經常賬連續出超等,亦是支持泰銖升值的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