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總理梅克爾為經濟全力向右轉
2009-10-02 10:51:0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德國第17屆聯邦議院選舉初步結果9月27日晚揭曉,總理梅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不僅勝出,還擺脫了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結束過去4年政治上「左右派大聯盟」格局,將與自由民主黨聯合成立「中右」執政聯盟,使德國未來政局走向一個大改革。
梅克爾在過去4年中擔任基民黨和社民黨所組成聯合政府總理,實行「中左」政策,由於政府中有左右派互相牽制,可謂寸步難行,結果許多政策都不能推行。因此,這樣的政治組合常常被視為權宜之計,若長期維持此種政治僵局,於事無補,於國計民生不利。梅克爾早曾表示,中右政府才是最佳架構,有利於帶領德國擺脫經濟衰退。現在,通過此次選舉,梅克爾已得償宿願,可以施展拳腳了。
政治家執行政策,是否為民眾利益著想是一件事,但是否能因時制宜,在適當時間獲取適當效果以利民生則是另一件事。從這個角度出發,梅克爾顯然比美國總統歐巴馬更勝一籌。
梅克爾原與左派的社會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推行「中左」政策。但這些年來,聯合政府的兩個政黨經常發生矛盾,互不相讓,結果是一事無成。所以梅克爾在這次競選之前,便已經宣布兩黨分手,各自投入競選,不管結果如何,兩黨不再聯合了。
梅克爾領導的政黨在這次選舉中獲得33.8%選票,繼續保持聯邦第一大黨地位。此前聯合執政的社民黨得23%選票,得票率遠低於上屆大選。自民黨獲得14.7%選票,綠黨得10%選票,左翼黨獲得12.5%選票,其他黨派獲得6%選票。
梅克爾領導的基民黨得票最多,依照德國的政制,總理由執政黨推舉產生,梅克爾將成為德國新一屆總理,那是必然的。組織新政府的重擔又落在她肩上,她乃轉而與右派政黨自由民主黨談判,終將組成「中右」政府,這是為了因應目前經濟衰退所必須採取的手段,為了推動企業,發展經濟,暫時之間,也不能太照顧社會福利大眾的要求了。這與歐巴馬總統在美國最困難的時候力推健保改革計畫,可說都是一個良好願望的殊途同歸,但一個是在適當時間做適當的事,一個是在不適當的時間做不適當的事,所費的氣力差遠了,將收穫的效果也差遠了!
梅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黨員以企業主、農場主、職工和知識分子為基本成員,是西方國家傳統意義上的保守政黨,經濟上傾向於維護企業主利益,主張通過鼓勵企業主不斷擴大投資來推動經濟發展。
基督教民主黨與主張自由競爭市場經濟體制,和減稅的右派自由民主黨政見相近,於是一拍即合,兩黨組成了聯合政府,德國的政治生態也在這次選舉落幕之後,出現向右轉的新貌,這對投資環境和工商團體有利。
德國本來就是一個政治早已上軌道的國家,除了在2次世界大戰中被希特勒打亂了局面,利用國會縱火案大肆陰謀奪權,一度使德國成為由希特勒一人獨裁的國家,但戰後迅速剷除納粹遺毒,德國又恢復民主政制,特別是東德圍牆倒塌後,德國迅速恢復成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這幾十年來,德國政壇上雖存在左右派不同的主張,也由選民投票選出了或左或右不同政派不同主張的政黨,並成立了或左或右的政府,卻一直相安無事。沒有聽說德國內部因左右派的爭執而發生打鬥甚至戰爭,也不曾因左右相爭而造成政治危機,總之,政權更迭在德國已屬常事,不必流血,也不必用槍桿子去對任何一派進行悍衛。在一個已發展到一定高度政治素質的國家,改換政府或轉變政策,主要視局勢的需要,當然,也要循選民的意志而行。能夠這樣,無往不利也!
梅克爾在過去4年中擔任基民黨和社民黨所組成聯合政府總理,實行「中左」政策,由於政府中有左右派互相牽制,可謂寸步難行,結果許多政策都不能推行。因此,這樣的政治組合常常被視為權宜之計,若長期維持此種政治僵局,於事無補,於國計民生不利。梅克爾早曾表示,中右政府才是最佳架構,有利於帶領德國擺脫經濟衰退。現在,通過此次選舉,梅克爾已得償宿願,可以施展拳腳了。
政治家執行政策,是否為民眾利益著想是一件事,但是否能因時制宜,在適當時間獲取適當效果以利民生則是另一件事。從這個角度出發,梅克爾顯然比美國總統歐巴馬更勝一籌。
梅克爾原與左派的社會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推行「中左」政策。但這些年來,聯合政府的兩個政黨經常發生矛盾,互不相讓,結果是一事無成。所以梅克爾在這次競選之前,便已經宣布兩黨分手,各自投入競選,不管結果如何,兩黨不再聯合了。
梅克爾領導的政黨在這次選舉中獲得33.8%選票,繼續保持聯邦第一大黨地位。此前聯合執政的社民黨得23%選票,得票率遠低於上屆大選。自民黨獲得14.7%選票,綠黨得10%選票,左翼黨獲得12.5%選票,其他黨派獲得6%選票。
梅克爾領導的基民黨得票最多,依照德國的政制,總理由執政黨推舉產生,梅克爾將成為德國新一屆總理,那是必然的。組織新政府的重擔又落在她肩上,她乃轉而與右派政黨自由民主黨談判,終將組成「中右」政府,這是為了因應目前經濟衰退所必須採取的手段,為了推動企業,發展經濟,暫時之間,也不能太照顧社會福利大眾的要求了。這與歐巴馬總統在美國最困難的時候力推健保改革計畫,可說都是一個良好願望的殊途同歸,但一個是在適當時間做適當的事,一個是在不適當的時間做不適當的事,所費的氣力差遠了,將收穫的效果也差遠了!
梅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黨員以企業主、農場主、職工和知識分子為基本成員,是西方國家傳統意義上的保守政黨,經濟上傾向於維護企業主利益,主張通過鼓勵企業主不斷擴大投資來推動經濟發展。
基督教民主黨與主張自由競爭市場經濟體制,和減稅的右派自由民主黨政見相近,於是一拍即合,兩黨組成了聯合政府,德國的政治生態也在這次選舉落幕之後,出現向右轉的新貌,這對投資環境和工商團體有利。
德國本來就是一個政治早已上軌道的國家,除了在2次世界大戰中被希特勒打亂了局面,利用國會縱火案大肆陰謀奪權,一度使德國成為由希特勒一人獨裁的國家,但戰後迅速剷除納粹遺毒,德國又恢復民主政制,特別是東德圍牆倒塌後,德國迅速恢復成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這幾十年來,德國政壇上雖存在左右派不同的主張,也由選民投票選出了或左或右不同政派不同主張的政黨,並成立了或左或右的政府,卻一直相安無事。沒有聽說德國內部因左右派的爭執而發生打鬥甚至戰爭,也不曾因左右相爭而造成政治危機,總之,政權更迭在德國已屬常事,不必流血,也不必用槍桿子去對任何一派進行悍衛。在一個已發展到一定高度政治素質的國家,改換政府或轉變政策,主要視局勢的需要,當然,也要循選民的意志而行。能夠這樣,無往不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