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忽略天災蘊含的啟示

2009-10-04 16:58:0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反常的氣候使亞太地區接連發生令人震懾的天災,並還有多個颱風在南海地區行進,當地區居民繼續在高度不安的壓力下過日子。上周末,曾重創菲律賓的凱莎娜颱風,接著強襲中南半島越南、寮國、柬埔寨。初步統計區域死亡人數已高達331人,受災居民逾200萬。隨後9月30日一天之內,南太平洋國薩摩亞發生8級強震,引發4道海嘯,死亡者破百、南洋印尼蘇門答臘發生規模7.6級強震,近百人慘死,還傳出有數千人埋在瓦礫堆下。從上述概略性紀錄,我們應實實在在警惕到自己的危險處境,一方面做好各種預防準備;另則關懷各災區的救生卹死情況,量力參與協助工作。
 
聯合國智庫於今年年初所發布的天然災害統計曾指出,2008年因天災死亡的人數,比以往7年平均死亡者要高出3倍,僅略遜於2004年南海大地震引起空前大海嘯奪走的24萬1000條人命。從數據看得出來,異常氣候所造成的洪水、山崩、乾旱、土石流等天災,可能還會繼續肆虐。若加上區域性板塊挪移所發生的地震海嘯,則亞太地區所受天災壓力相對較大,有待於區域內各國政府和居民在防災意識和救災準備上要克盡全力,切莫鬆懈。經過近來發生的一連串天災事故蹂躝,印證了聯合國的說法並不是徒亂人意,該做的防災行動就得列入最優先去做,庶可免得陷在後悔莫及的遺憾裡。
 
防範天災的準備工作,通常可分為治本和治標兩部分,說起來都屬於一般常識,端看當事者做不做就是了。以治本工作而言,將各項基本建設完成並強化養護,嚴禁濫墾濫伐,地質尚不穩固地帶設置防土石流預警設施,沿海有人居住活動處設海嘯警報體系,並與區域內相關地區和國家相連結,列為地震帶上的建物,尤其是學校、市場、醫院等公共場所,防震度應提高。至於治標部分,則對防災教育、避難演習、季節風雨來臨前的及時提示和整理基本救災工具等,雖略感繁瑣,但做了總比不做好。凱莎娜颱風挾暴雨橫掃馬尼拉與鄰近地區,使馬尼拉有80%地區泡湯,竟然奪走200餘條生命。從媒體畫面看到一般老弱婦孺倉皇涉水走避,卻少見救災工具和有秩序的救災人員出現,相信是連治標工作都做得不夠。首善之區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也就可想而知了,希望風雨後菲當局能有所改善,減低天災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
 
天災救難有所謂「黃金時間」,一般約定大致是災後72小時,超過此一時段,救傷卹死難度就會增大,效果相對減低。所以無論為內部組織的動員或外來人員救援的邀約連繫,都宜列為重要準備工作,定期演練操作,遇有事端可依序推展,才不會貽誤事機。凱莎娜颱風掠過菲、越、柬、寮等4國後的救災行動,宜是檢討的重要項目。另重災區的外來援助有沒有發揮一點效果,也非常值得注意,對區域災害救助有其指標性意義。2008年7月下旬,第15屆亞太區域論壇在新加坡召開,當時正值重大天災頻仍後不久。與會的26國外長和歐盟代表,曾進行一項深具企圖心的計畫,要整合民間與軍方資源救災,並討論在2009年舉行聯合救災演習事宜。這項議題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未來救災行動中攜手合作的號召,更為動人。希望在這回一連串天災裡能出現一點訊息,不讓各方殷望落空。
 
天災無常,也含有難解玄機,往往在重大傷害後,就是重整災區,完成做好趨吉避凶最佳準備的時候。近年亞太地區受到天災重創,從南海大海嘯、緬甸熱帶氣旋、中國大地震等,固然令人驚悚;各國所遭遇的颱風、洪水、土石流肆虐,也不在少數。「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千萬莫再忽略了天災蘊含的啟示。
 
关键词:莫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