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英九雙十國慶講話看兩岸

2009-10-14 09:32:2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總統在今年雙十國慶講話當中,除了自我表揚上任以來的各項政績外,著墨最深的是兩岸關係和「台灣精神」,通篇文章傳達的訊息讓人明顯的感受到:馬英九雖沒提及「不統不獨不武」,但用了很大的力道以維持兩岸現狀為滿足,在肯定兩岸朝向和平方向發展的同時,似更用心於彰顯兩岸「一邊一國」的論述。馬英九倡議要一整年地慶祝中華民國建國100年,這當然是件好事,但馬英九又似意圖藉此凸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成就,且視野僅止於此,而非兩岸未來該如何和中華民國作出聯結。
 
固然馬英九通過川震和88水災兩岸人民互為捐輸都是世界之冠,從而高度肯定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對未來的兩岸關係也充滿信心與期待。但馬英九隨之指出,兩岸關係因雙方的差距與疑慮有其歷史因素,不可能一步跨越,旦夕消弭。將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仍須雙方抱持信心,正視現實,循序漸進,以擴大互信,求同化異。馬英九表示他也瞭解,和平發展兩岸關係的同時,島內一部分同胞仍有疑慮,擔心國家主權與台灣利益受損。馬英九是台灣人民選出的總統,也就停格於此,定位於此,看來除了連任之事為馬所關心外,看不出馬英九是大有為之君。
 
和對岸打交道擔心國家主權與台灣利益受損,這從來是綠營的政治語言,馬英九以總統之尊或許更該擔心被矮化,更擔心無法和中南海的領導人平起平坐。然而綠營擔心的是「台獨的主權」受損,與中華民國無關;但就兩岸關係的定位而言,兩岸的分歧不在國與國或主權之爭,而是國共內戰的延續和變化,無關主權與領土再造,更無關大陸與台灣在政治體制上的異同。再者,馬英九得意的活路外交若無法證明或默示:那是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下推動的,相信走不了多遠,也走不出活路來。
 
馬英九強調從未輕忽對岸的軍事威脅,在積極尋求海峽和平的同時,絕不會為此犧牲台灣的國防安全。這說明,馬英九是帶著敵意和對岸打交道的,這又如何寄望對岸投桃報李,如何寄望對岸以誠意相待馬英九的大陸政策而無任何質疑。再者,對岸既已明言堅持和平統一的路線,台灣的國防依然以兩岸終必一戰的台獨思維應對,這就讓兩岸的和解打了折扣,讓兩岸好不容易建立的互信陷入低盪狀態。再從軍備競爭和台灣的整體能耐言,那更會是無底洞的資源耗竭,得益者不過是美國軍工企業。
 
我們很欣慰馬英九把中華文化、中華民國和「台灣精神」作出聯結,馬英九說,我們一步一步創造一種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這是全體國民共同的資產與驕傲。這60年來,中華民國與台灣的歷史與文化早已結合為一。所謂「台灣精神」,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展現在:曾為這塊土地打拚奮鬥人民身上的價值與風範。「台灣精神」凸顯了台灣人的核心價值,豐富了中華文化的深層內涵,也造就了台灣。面對台灣人民,馬英九說,「台灣精神」造就了你我,更將造就我們的後代。我們應該相互疼惜,攜手向前,將「台灣精神」發揚光大,傳承百世。
 
很可惜,馬英九忘了把「台灣精神」和兩岸關係作出聯結,又忘了和對岸作出實體聯結,忘了大陸人民。在此,我們建議馬英九要在適當時機為「台灣精神」和兩岸作出聯結,正如馬英九所言,「台灣精神」要傳承百世一般,這就要有更大的平台。這就要為「台灣精神」立其大,不能僅止於放眼台灣,還要能放眼兩岸和世界。「台灣精神」的發揚,第一步要能起一個物理上的槓桿作用,就要緊密地和大陸人民聯結並作為依靠,把桿子拉長到全世界,才能起絕大的作用。
 
和平發展之於中華民國以及台灣人民的前途,馬英九此時僅及於經貿面和文化面的認同;中華民國的100歲誕辰既要立基於「台灣精神」,更要立基於邁向和平發展的「兩岸精神」,這才是真正豐富中華文化的深層內涵。
 
关键词:英九雙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