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獎難「綁」歐巴馬的外交決策
2009-10-16 11:28:1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今年度的諾貝爾獎已經全部揭曉,一如往年,美國依然是諾獎的最大贏家。僅從諾貝爾獎的角度來看,美國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或者說是「人才中心」、「頭腦中心」,這是美國最大的「軟實力」所在,別國難以企及,要真正趕超美國,那就不但要在經濟總量上趕超,也必須在創新人才的培養扶持上趕超,才能有效。不過,也一如既往,諾貝爾文學獎與和平獎仍然是具爭議的獎項,而美國總統歐巴馬「無功受獎」,更是掀起「滔天巨浪」,海內外一片爭議之聲,美國保守派更是破口大罵,聲稱諾貝爾和平獎5人是「反美小團體」,歐巴馬不應該親自去奧斯陸領獎。可見,直到年底,這個和平獎的爭議還是會持續發酵。
不管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是否真的反美,是否要借著歐巴馬繼續羞辱已經下台的布希,但是,歐巴馬在沒有任何實際功績的情況下,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確實有待商榷,包括美國民主黨內都有這樣的看法。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那就是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授獎給歐巴馬,主要立足於「期待」,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激勵歐巴馬利用他的地位與影響力,繼續推動和平外交。說得難聽一點,事實上,諾獎和平獎委員會有點想「綁架」歐巴馬,「綁架」他的外交政策。具體而言,那就是中東正在進行的戰爭,以及潛在的戰爭熱點伊朗核危機與北韓核危機。不錯,歐巴馬上台後推動的「軟實力」外交,講究的是「明智力量」,對話替代對抗,從而在觀感上一舉改變了其前任布希的「單邊主義」路線,在世界贏得了好感,也提升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但是,美國國家利益還是國家利益,諾貝爾和平獎的桂冠所帶來的道德榮譽感,是否能超越美國總統的「終極使命」,即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是一個相當大的疑問。
諷刺的是,歐巴馬總統剛剛在上星期的上午「謙卑」地接受和平獎,下午就召開會議討論是否要在阿富汗增兵的問題,被媒體稱為「上午和平,下午戰爭」。這個近乎殘酷的現實也從另一方面證明,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授獎歐巴馬,完全有不妥之處;而這種用諾獎牽制美國總統外交決策的設想,也太過浪漫,因為鑒於美國國內的政治氛圍,這種「赤裸裸」的「軟綁架」,可能適得其反,反而迫使歐巴馬的決策走向另外一面。
我們可以斷定,歐巴馬不會輕易結束在阿富汗的戰爭,增兵也是勢在必行。阿富汗戰爭8周年,神學士力量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全面反撲,其領袖宣稱神學士已經捲土重來,證明歐巴馬信誓旦旦要解決阿富汗問題,剿滅凱達組織的企圖可能落空,如果此時在繼陸續退出伊拉克的時候又退出阿富汗,那美國的「國家尊嚴」,軍隊的士氣潰敗姑且不說,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包括對以巴和談的主導力也會隨之消失,那可是美國全球地位的「大崩潰」,這是美國國家利益的大損失,歐巴馬會這樣做嗎?美國的政治利益集團會允許他這樣做嗎?美國的猶太勢力會允許他那麼做嗎?
還有,面對伊朗危機,國務卿希拉蕊講得明確,美國不可能有永遠的耐心。事實上,只要伊朗繼續推動核子試驗,美國承受要打的壓力就更大,北約盟國尤其是以色列,早就不耐煩了,因為伊朗真的擁核,那中東局面就更加危殆,美國全球戰略的根基就要全面動搖。由此可見,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還是過高估計了「和平獎」的作用與意義,它有影響力,但不足以牽制美國總統的外交決策,更不能牽制美國的走向,任何不切實際的想法,都是幼稚的,也是不足取的。
不管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是否真的反美,是否要借著歐巴馬繼續羞辱已經下台的布希,但是,歐巴馬在沒有任何實際功績的情況下,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確實有待商榷,包括美國民主黨內都有這樣的看法。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那就是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授獎給歐巴馬,主要立足於「期待」,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激勵歐巴馬利用他的地位與影響力,繼續推動和平外交。說得難聽一點,事實上,諾獎和平獎委員會有點想「綁架」歐巴馬,「綁架」他的外交政策。具體而言,那就是中東正在進行的戰爭,以及潛在的戰爭熱點伊朗核危機與北韓核危機。不錯,歐巴馬上台後推動的「軟實力」外交,講究的是「明智力量」,對話替代對抗,從而在觀感上一舉改變了其前任布希的「單邊主義」路線,在世界贏得了好感,也提升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但是,美國國家利益還是國家利益,諾貝爾和平獎的桂冠所帶來的道德榮譽感,是否能超越美國總統的「終極使命」,即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是一個相當大的疑問。
諷刺的是,歐巴馬總統剛剛在上星期的上午「謙卑」地接受和平獎,下午就召開會議討論是否要在阿富汗增兵的問題,被媒體稱為「上午和平,下午戰爭」。這個近乎殘酷的現實也從另一方面證明,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授獎歐巴馬,完全有不妥之處;而這種用諾獎牽制美國總統外交決策的設想,也太過浪漫,因為鑒於美國國內的政治氛圍,這種「赤裸裸」的「軟綁架」,可能適得其反,反而迫使歐巴馬的決策走向另外一面。
我們可以斷定,歐巴馬不會輕易結束在阿富汗的戰爭,增兵也是勢在必行。阿富汗戰爭8周年,神學士力量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全面反撲,其領袖宣稱神學士已經捲土重來,證明歐巴馬信誓旦旦要解決阿富汗問題,剿滅凱達組織的企圖可能落空,如果此時在繼陸續退出伊拉克的時候又退出阿富汗,那美國的「國家尊嚴」,軍隊的士氣潰敗姑且不說,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包括對以巴和談的主導力也會隨之消失,那可是美國全球地位的「大崩潰」,這是美國國家利益的大損失,歐巴馬會這樣做嗎?美國的政治利益集團會允許他這樣做嗎?美國的猶太勢力會允許他那麼做嗎?
還有,面對伊朗危機,國務卿希拉蕊講得明確,美國不可能有永遠的耐心。事實上,只要伊朗繼續推動核子試驗,美國承受要打的壓力就更大,北約盟國尤其是以色列,早就不耐煩了,因為伊朗真的擁核,那中東局面就更加危殆,美國全球戰略的根基就要全面動搖。由此可見,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還是過高估計了「和平獎」的作用與意義,它有影響力,但不足以牽制美國總統的外交決策,更不能牽制美國的走向,任何不切實際的想法,都是幼稚的,也是不足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