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系記者/台北報導】行政院院會12日拍板《印花稅法》廢止案。財政部指出,若經立院審議後廢止,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在短期內先由主計總處統籌財源補足,接著再比照過去土地增值稅、遺產贈與稅調降的模式,由財政部賦稅署編列預算補足,長期則檢討《財政收支劃分法》通盤處理。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表示,廢除印花稅全民皆可受惠;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廢止後,中央一定會補足地方稅收損失。 蘇貞昌在院會中表示,印花稅是特定時空背景下的產物,從民國23年實施至今已經85年,時空環境早已改變。印花稅查核程序繁瑣,不僅民眾困擾、行政部門稽徵成本也高,且有重複課稅之嫌,一直是民怨、官怨所在。 今年5月,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到行政院座談時,提出取消印花稅訴求,他當場裁示財政部「朝取消的方向研議」,「這不是因為說話的人是大老闆,而是印花稅的廢除,對於國人也多有受惠」。 蘇貞昌舉例,不只統一發票,連彩券中獎、領取獎助學金、裝假牙、保險理賠、室內裝潢,還有小孩送安親班、長輩送安養中心的費用收據,都要繳印花稅,如果能夠廢除,全民皆可受惠。 新北市長侯友宜12日則表示,1年至少減收11億,對新北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說,基於簡政輕稅要廢除印花稅「我們是同意」,但「台北市1年少掉49億,這要怎麼處理?」 對於地方政府擔憂印花稅廢止後的稅收短收,財政部長蘇建榮強調,在109年度的部分,會先由主計總處統籌中央財源補足,至於110年度後各年度,將由賦稅署編列預算補足,至於長遠規劃,將納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考量,為地方政府稅源進行統籌分配、處理。 賦稅署署長李慶華解釋,上述模式在過去有過2個案例,分別是土地增值稅的調降以及遺產贈與稅的減半時,都是由中央擬定公式來補助,在土地增值稅部分,每年實徵數與個別縣市政府狀況各有不同;針對遺贈稅的部分,每年約編列20億元預算補助。 據悉,印花稅100%屬於地方政府稅收,據賦稅署資料,107年度印花稅規模約在122億元之譜,其中以台北市49億元居冠。另,有部分縣市受惠於綠能政策,印花稅收入有所成長,因此地方政府除對此有疑慮,也擔憂財政自主受影響。 對此,蘇建榮強調,未來針對印花稅稅損,在中央編預算補助到地方後,是100%由政府後自由運用,等同地方稅源,中央不會干涉,不影響地方財政自主,至於印花稅的成長,會在補足稅源時將「成長」因素納入考量,但印花稅並不可能每年都成長。 廢印花稅也為民眾帶來小確幸。有房仲透露,印花稅由買方繳交,若購買2000萬元房屋可省下2萬元;財政部則指出,廢印花稅後,民眾中統一發票3獎獎金1萬元,未來只要扣除2000元所得稅,40元的印花稅就可省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