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東協5月12日將於華府舉行特別峰會,拜登20日也將啟程訪問韓國、日本,並參加「四方安全對話」高峰會,在這一連串亞洲外交作為前,美國原本希望由國務卿布林肯5日上午,在一場由智庫亞洲協會舉辦的活動中發表拜登政府的新中國政策。 可是國務院臨時宣布,由於布林肯確診新冠,將推遲到以後才發布,雖然這不影響政策的內容,但是中國人說,出師不利,的確預示著新中國政策觸霉頭。 新政策與過去拜登政府所揭櫫過的,並沒有太多的不同,充其量可以說,是川普中國政策的進化版,唯一差別在於,美國建立起聯盟,與盟國夥伴合作,整合經濟與科技手段,與軍事手段一起,來推進對抗中國的目標。 新中國政策與二月公布的印太戰略,以及即將公布的印太經濟架構,三者將形成一套對抗中國的戰略,原定此時公布,目的在讓印太盟國與夥伴們,清楚美國對中國的基本政策,可是卻事與願違。 此刻在歐洲的烏克蘭戰爭,復活了北約,凸顯了美國的領導,在對抗俄羅斯上,的確發揮了功效,可是在印太,美國抵禦中國犯台,卻缺乏可用的多邊安全聯盟。 目前美國在亞太的同盟,有幾個不同的組合,如果是情報分享與武器裝備研發,以美澳英三國同盟AUKUS為主,如果是區域聯防,涉及台海與南海,則有美日澳印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 )。 美國、英國、澳洲畢竟是同文同種,自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美英澳三國幾乎都以聯盟形式,參與各種戰爭。過去澳洲一直採取守勢作戰,但在大陸開始染指南太平洋諸島,與索羅門群島等國簽屬安全協議之後,澳洲現在改採攻勢,開始高調表示如果中國確定武力犯台,澳洲將別無選擇與美國採取共同行動。 上陣還需父子兵,美國更希望把英國拉進印太局勢,根據金融時報一日報導,美英高階官員於三月針對如何降低中國大陸武力犯台的風險舉行會談,並首度探討台海衝突的應變計畫,甚至談到美國若為了台灣與大陸開戰,英國將扮演何種角色,美國已經分別與日本、澳洲做過台灣議題的討論,這場會議是美英在台灣議題上迄今「最高層級」且「最重要」的討論。 但是AUKUS的問題很多,首先是緩不濟急,美英協建的澳洲第一艘核潛艇,距離下水還需要10年,如要有三艘可以形成戰力,需要12年,等8艘都造好,要20年,以美軍參謀首長聯會議主席估計,解放軍最快5年即可能犯台,怎麼來得及。 至於英國,現在已淪為軍事小國,主力戰艦僅有26艘,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一半,連在印太海域永久派駐巡弋都不可能,比起解放軍戰艦數達300艘,這樣的軍事實力,對美國有多大幫助? 反倒是日本,將近9成的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好,超過6成的受訪民眾認為應對中國入侵日本領海採取強硬態度,日本與美國的聯盟關係更是無可動搖的。為了準備拜登赴日的行程,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專程赴美與國安顧問蘇利文討論,蘇利文盛讚日本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堅定地與美國配合。 但是四方會談的另一個成員印度,卻讓美國非常不放心,不只是對俄烏戰爭,印度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要成為聯盟夥伴,印度的裝備戰術都是俄式的,讓其他三國要進一步合作,會格格不入。 四方會談有個可能的候選國是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競選時強調要親美,建議美國佈署戰略核武器在南韓,並且增設一套薩德反飛彈系統,這些都讓中國跳腳,拜登亞洲行首先造訪韓國,也是基於要拉韓國到美國陣營的初衷。 不過美國最失望的,怕是東協國家,目前東協十國中,只有新加坡宣布對俄羅斯制裁,其他大部分國家都認定這是「歐洲人的事」,尤其歐洲對烏克蘭難民張開雙臂,但對葉門、敘利亞與阿富汗的難民,卻是歧視與白眼,這是雙重標準,穆斯林占多數的馬來西亞與印尼,尤其覺得西方不公平。 東協國家多半還是從自身利益出發,而俄羅斯更是東南亞最大的軍備供應國,越南就從俄羅斯進口80%軍火,緬甸軍事執政團也與俄羅斯過從甚密,既然很難讓他們站到俄羅斯的對立面,恐怕同樣也難在美中對抗中,讓他們站到美國這一邊來。 拜登即將開始的亞洲行,要仿效北約經驗,把印太盟邦編組到聯盟中,用以對抗中國,雖然企圖遠大,恐怕困難會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