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防部4日發布消息稱,俄太平洋艦隊艦艇編隊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完成對太平洋水域的聯合巡邏後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稍後央視軍事新聞也證實此消息。中媒曾稱,此次中俄軍艦編隊第二次現身阿拉斯加,不僅僅是「自由航行」般的簡單,真正目的是在捍衛北極的權利。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在三周時間內,俄太平洋艦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艦通過了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菲律賓海和東海。聯合編隊首次抵達白令海並繞過部分阿留申群島。俄中海軍軍人演練了機動和組織通信、反潛任務以及組織對空防禦。 中國官媒央視軍事稍晚也以引述俄羅斯國防部發布的消息稱,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與中國海軍艦艇在太平洋海域再次完成聯合巡航,巡航路線經過日本海、白令海等,總里程超過7000海里。巡航過程中,多型艦艇混合編隊進行演練,還進行了聯合反潛、搜尋和救援等多項訓練。此前9月,中俄海軍太平洋海域聯合巡航。 兩周前,美國「星條旗報」援引美海岸警衛隊發布的新聞稿稱,9月19日,母港位於檀香山的「金博爾」號巡邏艦在白令海進行例行巡邏時,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的基斯卡島以北約75海里處遇到中國055型導彈驅逐艦(南昌艦)。隨後還發現另外兩艘中國軍艦(054A護衛艦、903型綜合補給艦)和4艘俄羅斯軍艦,被認為「聯合水面行動編隊」。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27日發布消息稱,發現中國和俄羅斯軍艦共7艘從9月26日至27日在伊豆諸島附近等太平洋一側航行。 觀察者網分析稱,中俄軍艦到此國際公海航行,宣稱是「自由航行」、「無害通過」,是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地區安全,但其背後的深層目的不僅僅是如此。 分析直言,從白令海峽通往北極的北極航道戰略意義格外重要,當北極航道成為商業航線時,白令海峽就絕不能被美國人的軍事力量控制。然而,隨著氣候變暖,近30年來,北極夏季海冰面積減少四分之一,一些航道在夏天已可以通航。再過50年,東北航道很有可能全年通航。這樣一來,大國對北極航道以及資源的爭奪將會越來越激烈,甚至比爭奪非洲還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