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斯斡旋中東和平:不應再有偏頗

2006-07-27 23:46:01 作者:udnbkk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戰火雖然仍在持續當中,但實際上已經進入了第2階段,那就是戰爭與外交並舉的階段,企圖讓這場戰爭的結束為自己贏得最大的利益,其標誌就是美國國務卿賴斯展開了斡旋,以色列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斐瑞玆對歐美的訪問,以及黎巴嫩政府介入談判。國際輿論都指出,賴斯不著急尋求即刻的停火,而是大談從永久和平的框架中簽訂停戰協定,擺明是縱容以色列有充足的時間,打垮真主黨游擊隊的大部分力量。

但是,國際社會同樣應該看到,雖然真主黨的軍事力量與以色列的精良裝備優劣懸殊,真主黨還是悍然綁架以色列士兵挑起戰端,顯然是背後「黑手」伊朗的指使,企圖以此轉移國際社會對伊朗核危機的注意和壓力,並使以色列面臨阿拉伯世界和國際社會的共憤,使伊朗得以獲得重大的區域戰略利益。然而,美、以與伊朗、敘利亞的較量,卻讓剛剛走出被佔領歷史而邁開民主步伐的黎巴嫩,遭遇國家主權被欺凌的困境,而黎巴嫩平民在戰火中的無辜犧牲逃亡,更可能釀成新1波的人道慘劇,從而引發全球的關注。由此可見,整個以黎衝突背後,糾纏著錯綜複雜的歷史和現實的矛盾衝突,包含著當事國的國家安全和區域安全的各類因素,使問題的解決也變得十分的困難。

毫無疑問,美國仍然是問題的關鍵。眾所周知,處於阿拉伯國家敵視的包圍圈中,以色列在保護國家安全上有著別人難以理解的過敏神經,一旦軍事力量開動,不打個明白是難以收手的,更何況以色列總理歐默特,不像生命垂危的夏隆本來就是戰爭英雄,在國內政壇上也面臨著前總理及外長內塔亞胡等強硬派的挑戰,如果在戰爭中不表現出果斷勇敢的姿態,其領導能力和施政即刻會陷入危機,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全世界只有美國可以讓其罷手。

然而,美國有自己利益的全盤戰略考量,同時也深知以色列不是百依百順的「傀儡」,一如北韓對於中國一樣,因此,如果不讓以色列達成其最低的戰爭目標,出手調停恐怕會事倍功半,同時臉上也會無光。我們只要回顧一下北京這次在調停北韓試射飛彈遭遇金正日的白眼,就可以體會賴斯在調停中東戰火的戒懼謹慎。

儘管國際社會因為擔心人道危機,而對美國遲遲介入斡旋不滿,儘管賴斯被金正日罵成是「政治低能兒」,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看到,賴斯主持國務院運作之後,布希總統「牛仔風格」的單邊主義正在悄悄改變。賴斯提出的「不要虛假承諾」,被認為是繼續給以色列攻擊的時間,但賴斯和以色列擔心的正是所謂「就地停火」可以讓真主黨游擊隊保存實力,從而成為伊朗、敘利亞隨時可以再次引爆的「定時炸彈」;同時,華盛頓認為黎巴嫩內部擁有像真主黨那樣不受政府制約的強大軍事力量,就很難擺脫敘利亞、伊朗的影響,而達成民主化的成果。因此,挫敗真主黨的力量是美、以共同的利益所在,這就是目前美國遲遲不插手,則以黎難以立刻停火的原因所在。

但是,賴斯也面臨2方面的挑戰,首先是以色列的持續攻擊,對黎巴嫩平民的殺傷越來越嚴重,加深國際社會對人道危機的擔心;其次是美國提出的停火條件是否偏袒以色列,而讓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疑慮。對此,賴斯1方面提供3000萬美元的人道援助,支持聯合國籌款1億5000萬的人道援助基金,緊急支援戰爭難民,1方面也敦促以色列在攻擊真主黨時更加謹慎準確。對於第2個挑戰,賴斯1方面說服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支持維護以色列安全與巴勒斯坦、黎巴嫩主權獨立的區域和平架構,1方面要求各方同意讓國際維和部隊進駐黎巴嫩南部邊境。然而,賴斯必須看到的是,除以色列以外,包括當事國黎巴嫩在內,中東各國不願意看到北約部隊進駐(對美國來說,能夠從單邊主義回到北約共識,已經是一大進步),而是希望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這是考驗賴斯能否跳脫偏袒以色列安全的舊框架,真心推動中東永久和平的試金石。

不管怎樣,賴斯在中東斡旋過程中,不是以美國獨霸君臨天下的姿態出現,而是以中東整體和平為考量,積極尋求區域共識,尋求北約共識,這種努力還是值得肯定的。同樣,在處理北韓核危機的時候,美國也應該在美日共識之外,將中國、南韓以及東盟國家的考量,列入最終解決方案之中,因為只有區域的共識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認知,以及聯合國的具體介入,才是解決地區局部爭端甚至是戰爭危機的最好途徑,如果美國只看重美國利益,如果只偏袒一方,美國是做不成令人信服的世界領袖的;賴斯斡旋中東和平,也難獲致圓滿的成果。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