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中和平發展須內外兼修
2006-07-28 13:10:27 作者:udnbkk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央社香港27日電】即將出版的最新一期香港「鏡報月刊」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最近表示,為實現中國和平發展的目標,中國必須尋求擴大國際合作的多種途徑,推動和諧國際秩序的建立,以構建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
報導引述北京消息人士透露,胡錦濤在6月中旬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前,曾向中國外交部一些人士表示,中國實現和平發展的目標,關鍵取決於內外兩個因素:一是國內發展能否真正走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道路;二是中國在不斷擴大對外合作的進程中,能不能更多地實現互利共贏,達到共同發展的目標,構建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
在內部經濟發展上,胡錦濤強調,中國要更深層次地運用和發展現代市場經濟機制,儘量發揮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擺脫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外延擴張的傳統工業化道路。
同時,中國應把現代市場經濟機制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在一起,切實解決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就業壓力等現實問題和矛盾,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
他強調,中國自身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是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促進和諧世界建立的內在根據。
對外方面,胡錦濤指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僅是為中國一國謀利益,也是為國際社會的和平秩序的建立和經濟發展作貢獻。中國和平發展的路子能不能被國際社會所認同所容納,主要看中國的和平發展是否有利於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發展,一切與中國開展合作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增進和發展了自己的利益。
他強調,中國的發展和國家安全利益,決不能建立在他國利益和安全受到損害、威脅的基礎之上,這是一條堅定不移的原則。
胡錦濤又說,現在有些人鼓吹「中國威脅論」,甚至把中國與非洲國家發展傳統友誼開展平等互利合作說成是搞「新殖民主義」,對這些偏見和誤解,中國不能迴避,要積極宣傳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主張,但更重要的是,要用中國與國際社會開展互利合作共贏的事實作出回答,特別是在與非洲國家的合作中,中國要在支持他們發展、使其擁有和增強自主發展能力上多一些努力。
報導又指出,近來中國高層領導人的外事活動頻繁,包括胡錦濤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和亞信領導人會議,參加八國峰會對話,以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訪非洲七國等,反映了胡錦濤的上述觀點,即推展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尋求擴大國際合作的多種途徑,推動和諧國際秩序的建立,構建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