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對兩岸4地具有示範性
2006-08-03 10:45:0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最近香港特首曾蔭權訪問新加坡,港媒稱之為取經之旅,因而引起廣泛注意,尤其是港人在積極爭取特首直選之際,曾蔭權的訪星似乎格外具有政治象徵作用。
香港與新加坡,同為亞洲的4小龍,但相同的地方實在太多,無論政府架構、經濟結構、社會性質,以至思想意識,相似的地方實在太多,和另1小龍台灣相差的地方亦相當的多,原因是香港與新加坡,過去都是英國的殖民地,承受了英國的傳統,接受了英國的影響,因此比台灣更加西方化、國際性。如是香港與新加坡,被稱為姊妹城市,經常被人刻意比較,比較優點,亦同時比較缺點,連新加坡的前總理,亦復如是。
香港的缺點是甚麼呢?李光耀以前說過,是太靠近中國,假若香港這個小島,可以拋離中國幾1000公里以外,好像新加坡,便可以獨立。李光耀最近再補充1句:「香港不若新加坡,可以當家作主。」如是香港才有2次的人大釋法,香港的所謂港制,是在1國的框架以內,香港當然不若新加坡,早於1959年,更有全面的普選。
那麼新加坡的優點又是甚麼呢?首先,是國家重現實,不道貌岸然,不空談理想。香港的不少資金,被澳門的賭場吸去,但在香港,無人夠膽提出開放賭禁,但新加坡竟然在很短時間內做到了,原因只有1個:是新加坡需要發展旅遊業,更需要多賺遊客的錢,因為用於賭博的錢,應比花在旅遊的錢多出许多,新加坡不惜以賭擴展經濟,增加收益。
其次,是政策富彈性。建國初期,新加坡曾執行最嚴刻的移民政策,如香港一樣,若非如此,新加坡便會陸沉了。但自80年代開始,發現人口不斷老化,出生率持續下降,特別是華裔,若干年後,馬來人會多過華人,如是新加坡便突然吸收移民,特別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華人,主要是一些有才或有財的年輕人,其次是來自中國的精英學生,到了今天,新移民已佔全人口的30%,反之香港的政策,是規限太多,門檻太高。
再次,是規劃長遠化。早於40多年前,新加坡已實行國民住宅與中央公積金制度,到了今天,全國已有90%以上的國民,是住在公屋裡面,香港至今仍不足40%。香港在幾年前,才推行強積金計畫,領政府綜援津貼的人數不斷上升,變成財政的負擔,不若新加坡,每人都有公積金作為支援。雖然在今天,兩地的人均生產值是差不多,但差得多的卻是生活的保障,與生活的質素。
不過,新加坡的缺點,卻是香港的優點,原因又是甚麼?新加坡政府多干預,干預的範圍,甚至在生活的小節。人民的多生、少生,甚至優生,都在政府的管轄範圍內,人民失去示威遊行的權利,不若香港,自由度一如西方的社會。另外是監管過嚴苛,直至今天,新加坡仍施行笞刑,因此在今天,新加坡的乾淨,有如醫院,紀律有如軍營,清靜有如修道院。這類的嚴刑峻法,中國以此為師,經常派員到新加坡學習。相反地,香港與台灣,都以此為戒,有政治權利的人民,絕不會接受。
在许多方面,新加坡對兩岸4地,會是1個示範。在某些方面,香港當然不及新加坡,台灣、澳門以至中國,都應當向新加坡學習,特別是新加坡政治上的超然,經濟上的進展,及社會內的和諧,但干預過多,政策過嚴,只是初階段的權宜之計,到了今天,新加坡已逐漸和緩下來,這點更是中國應當覺察到的,亦是香港特首赴新加坡取經歸來後,所應當注意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