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哈回合談判失敗可能危及世貿秩序
2006-08-04 10:34: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杜哈回合談判上周無限期中止,引發全球貿易大國議論紛紛;為挽救談判最終走向破裂的危機,美國貿易代表和巴西外交部長星期天緊急集會後又宣布,杜哈回合談判可能在5至8個月內恢復磋商。或许總是要到最後關頭,才能逼使談判的各方不得不亮出底牌,達成最終協議。
杜哈回合談判是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以來的第1個貿易談判回合,主要目的是依據新的全球化趨勢,繼續降低各國貿易壁壘,協助開發中國家加速經濟成長,從而增進全球福祉。然而,自2001年推動以來,由於成員間的歧見甚深、所設談判目標過於高遠,加以談判策略及模式複雜又相互牽制,因而早已錯過原訂的2004年談判期限,才又設下今年底達成共識的最終目標。不過,本月以來,密集的協商並未拉近149個成員的立場,由澳洲、巴西、印度、日本、歐盟及美國等6大貿易強權主導的會談也未打破僵局,使這個目標有可能再度落空。
杜哈回合談判進展有限,初時可歸咎於世貿組織的運轉失靈,這次卻要回到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最根本難題:農業開放,而美國與歐盟都難辭其咎。美國是因為鉅額農業補貼遭到批評,並拒絕讓步,卻又堅持歐盟必須大幅下調農產品關稅,歐盟自難承諾。另1方面,富國要求開發中國家降低工業產品關稅,進一步打開市場,開發中國家雖不反對,卻認為應由富國帶頭示範。在開發中國家的眼中,上1回合──烏拉圭回合的全球貿易談判裡,開發中國家開放市場的幅度遠大於富國,如今要站在同一起點上討論降稅問題,才能縮減彼此間的失衡。更重要的是,杜哈回合談判的停滯,實映射了多數成員對多邊貿易體系運作的缺乏信心,認為這是富國的場域,是窮國無法參與也玩不起的遊戲。
但是,好不容易建構起來的全球多邊貿易體系,是禁不起談判破裂的衝擊的。世界銀行估計,全球貿易協定的完成,可消除市場進入障礙,至少挹注世界經濟960億美元,讓數100萬人脫離貧窮。這一直是力主多邊貿易體系者的論點。從歷史經驗來看,在過去逾半個世紀裡,全球貿易量的擴增速度一直大於生產,其原因之1正是國際貿易的自由化。但不可諱言的是,貿易自由化的利益並非雨露均霑,而且分布的層面太廣,讓大家不太記得貿易自由化好處,或忽略它的廣泛衝擊,也影響了貿易自由化的推展進程。
此外,如果這次的貿易談判真的破局,就會促使世貿組織淪為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的補充品。事實上,隨著杜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美國早已開始尋求一系列國家簽署雙邊貿易協定,不僅已與10多個國家簽署了貿易協議,也正與11個國家展開協商,甚至以此向多邊貿易談判的各方施壓。
更令人擔心的是,區域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既是WTO多邊貿易體系失敗的果,也是讓多邊貿易體系失去青睞的關鍵,许多國家認為既有雙邊或區域貿易協定,又何須受制於多邊規範?這樣的思維是很明顯的錯誤,因為多數此類協定,對於開放市場幾乎沒有幫助,反而還會增加監管流程和成本,實是反自由化而行。可是,很多國家,尤其是出口導向的東亞國家卻樂此不疲,忽略了這實是自掘墳墓。
此外,杜哈回合談判因為是WTO成立以來的第1個談判回合,如果出師不利,也將衝擊WTO架構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的威信與合法性,不僅可能讓保護主義捲土重來,甚至可能讓維持世界貿易秩序爭端的解決機制崩潰。爭端貿易解決機制是WTO的主要成就之1,但其有效性卻是取決於成員服從裁決的意願,如果WTO第1回合談判失敗,就可能波及這套貿易法律體系的運作,屆時,導致全球貿易戰爭的爆發,將不會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