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烏克蘭組成共治政府之意義
2006-08-08 11:23:0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烏克蘭總統尤希成科日前提名他的主要政敵亞努柯維契擔任總理,2人並在3日簽署了1份「原則宣言」,確保共治下的烏克蘭繼續走尤希成科的親西方路線。
尤希成科是在2004年的選舉中,以所謂「橘色革命」(其支持者都身穿橘色上衣)獲勝而使亞努柯維契落敗的,現在由勝者當總統,敗者任總理,組成「共治政府」,或稱「聯合政府」,變成1個沒有勝敗的局面,也變成1個只有執政黨而沒有反對黨的國家,所以大家不禁要問:「橘色革命,玩假乎?」2年前參加過「橘色革命」的支持者不免大惑不解。1位祖母級的「橘色革命」支持者巴拉斯卡說:「大家都支持尤希成科,但是現在他背叛了我們,背叛了烏克蘭。」
指責尤希成科「背叛」是過甚其詞。尤希成科豈喜歡這種「共治」的局面?他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尤希成科固然胸懷大志,滿腹經綸,但他上台後一直耍不出令人滿意的花樣,甚至在他不知不覺之間,他的政黨已在國會失去了多數席優勢,國會正醞釀著要趕他下台的風暴。尤希成科的唯一選項是解散國會,進行另1次選舉,在政治權力上重新洗牌。為了不延長這次的政治危機,及面對未可知的未來選舉,要解決這已延續了4個月政治對立僵局,尤希成科選擇了與亞努柯維契「共治」的新局面。烏克蘭國會預料將同意這個人事任命案。
1個沒有反對黨的政府,肯定是暫時的現象,不可能長久維持。许多人會以為,沒有了反對黨,凡事商量後共進,施政或可以更加順利。但執政的政黨若合作無間,互相庇護,肆所欲為,其不狼狽為奸者幾稀,那就大大違反了民主政制之道了。
但尤希成科的「我們的烏克蘭」黨是親西方國家的,以參加歐盟為目標,亞努柯維契的「區域黨」則是親俄的,反對親西方和加入歐盟立場。兩黨路線不同,立場各異,如今坐在一起「共治」,肯定會有意見相左,吵鬧永無寧日,可以預計,吵聲不久必將達於戶外。
但2個敵對政黨組成聯合政府,卻也有另一方面的好處,可以各由其不同的立場發揮所長,而不是突出所短,為國計民生帶來某些好處。例如亞努柯維契親俄,而今年初,俄羅斯曾把出口至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調高1倍,一般認為,亞努柯維契掌總理大權之後的主要任務,就是說服俄羅斯,將出口至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壓低。
歐盟也樂觀其成,對烏克蘭摆脫政治危機的政治新局面表示讚许。歐盟行政機構「歐洲委員會」發言人裴特魯奇認為,雖然亞努柯維契親俄羅斯的態度非常明顯,他擔任總理,烏克蘭加入歐盟的計畫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斐特魯奇還說,這個共治的「原則宣言」對烏克蘭很重要,因為「1個以改革為職志、正常運作的穩定政府即將出現。」這是說亞努柯維契將認同尤希成科的改革方案,在「共治」政府中發揮良性作用,而不是惡性影響。兩黨「同朝共治」不是爭權,而是為國計民生造福。
最重要的1點是,烏克蘭這次組成共治政府,並沒有違反民主的遊戲規則。民主政治有時碰到困難,是可以改變的,但無論如何改變,萬變不離其宗,所謂「宗」,便是民主的宗旨,民主的制度,絕對不可改變。政權一定通過全民選舉,1人1票,達成權力的轉移,而不是用「槍桿子出政權」那一套。
烏克蘭這2個政黨,「我們的烏克蘭黨」與「區域黨」,儘管立場不同,路線相左,但只有在國會中罵戰,都不擁有軍隊和武器,不會開仗,所以意見不同,可訴諸民意的向背,讓人民作出選擇,絕不會舉起槍桿子來爭奪政權。而這正是民主的要義,其可貴處也正在此。烏克蘭這次「共治」的決定,因屬權宜之策,應該是聰明的,無論如何,一切仍在民主框架之內運作,沒有出軌,這便是烏克蘭人民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