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停戰和平後效如何有待觀察

2006-08-21 10:42:0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根據14日開始生效的聯合國停火決議,以色列軍隊已經移交了超過50%的黎巴嫩南部領土控制區。據報導,以色列軍隊正在陸續撤出南黎地區,许多黎國政府軍的裝甲車和吉普車駛過臨時搭置的便橋穿越利塔尼河,這情況受到當地居民熱烈歡迎。當地百姓泰半是基督徒,真主黨什葉派穆斯林好戰分子在此甚少支持者。

聯合國表示,已有25萬黎巴嫩平民回到原居地,但是還有數10萬人流離失所。返鄉人潮造成交通堵塞,人們也必須提防未爆彈的威脅。此外,1架從約旦安曼飛來的客機在貝魯特國際機場降落,這是自上月13日以黎開戰以來民航班機首度重現貝魯特天際。一切在恢復正常中,但這種常態很可能只是暫時現象,因為一切可能給此地區製造不安的因素仍然存在,它們正虎視眈眈,等待機會把這一切毀壞。

黎巴嫩的亂事,追源溯始,來自阿猶之爭。而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爭了幾10年,現在只剩下1個敘利亞和1個不是阿拉伯人國家的伊朗,仍不認同以色列人擁有在巴勒斯坦的生存權。當年敘利亞軍隊便是乘巴以衝突之機,進佔黎巴嫩,以協助阿拉法特領導的巴解為名,使黎巴嫩幾乎亡國的。此事發生在1969年,距今已近40年,這是自當年失土以來,黎政府軍首度出現在黎南,這事對黎巴嫩人來說,意義真是很重大的!

但造成這種安定的基礎卻極其微弱,所以黎政府軍雖已收回該區的控制權,越過利塔尼河進駐黎國南部,黎內閣也鄭重其事地正式宣布批准政府軍進入利塔尼河南岸,黎巴嫩官員卻說,政府軍不會追捕真主黨游擊隊,也不會要求真主黨解除武裝。黎南的真主黨高層則表明,游擊隊不會解除武裝也不會撤退,卻可能化身為尋常百姓,並把武器藏起來。這是雙方多麼坦白的自我表明,那是說你不動我、我便也會不動你,雙方和平相處,相安無事。有可能長久如此維持和平麼?當然有待觀察,所以,這安定絕對只是暫時現象。

依照聯合國決議的規定,南黎轉移軍隊控制權的過程是:先由以軍把控制權交給聯合國維和部隊,再由聯合國維和部隊把控制權交還黎政府軍,然後聯合國維和部隊與黎國政府軍共同維持此1地區的和平安定。因為聯合國維和部隊只可能執行維持和平的任務,不可能向入侵部隊進行攻擊。倘若發生戰爭,這靖難弭戰的重責還在黎政府軍頭上。但政府軍軟弱無力,真要是再起亂事,根本無法對付。所以現在要由政府軍宣布不干涉真主黨,真主黨聲明不再鬧事,以維持這脆弱的和平局面。

聯合國早就宣布,要集合1萬5000名維和部隊,到南黎執行維和任務,但到目前為止,還湊不到所需要的維和部隊數目。儘管聯合國呼籲成員國盡快派兵到黎巴嫩維和,但至今聽不見熱烈響應之聲。目前在黎巴嫩的維和部隊人員不足2000人。法國表示,如果有明確授權與足夠資源,就會負責率領聯合國部隊進入黎巴嫩。不過法國「世界報」認為,法國預備派駐黎巴嫩的人員將會非常精簡,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而聯合國方面,則指望法國能派更多士兵,鞏固黎巴嫩的安定局面。

以軍其實已經不起全世界的責罵,急著要撤出了。但「急驚風偏遇慢郎中」,必須等聯合國維和部隊完成部署之後,以軍把控制權交給維和部隊,維和部隊才把控制權交還黎政府軍。但形勢緊急,局面可能產生反覆,以軍不能不早作撤兵之計,再也管不了聯合國維和部隊是否已部署就緒,腳底抹油溜了。為了頂住來自全球的罵聲,也只能這樣了。

以色列本來是在美國的支持下,要在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完成1條10多公里寬的緩衝街,以杜絕真主黨藉著此1地區對以色列的長期騷擾,而最終目的是與阿拉伯人息爭,和平相處,也由此實現美國總統布希夢想中的民主的「新中東」。但此舉遭到伊朗和敘利亞所支持的什葉派真主黨的阻撓,終於不得不動起刀槍來。一動刀槍,禍及無辜,又遭到世人咒罵,故以軍不得不退,尋求和談契機。敘利亞是不會死心的,他先抱著看你們要怎麼樣的心理,暫時叫真主黨按兵不動,所以,南黎現在也就有了暫時的和平。等敘利亞想定了,有了新的計謀了,有可能烽火再起,我們憂慮:中東人民不會有幾天好日子過的!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