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各國一起來關切霾害危機訊息
2006-08-22 11:28:4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由鄰國印尼「火耕」引發的煙霾,籠罩著馬來西亞婆羅洲上的沙勞越邦,使當地居民必須戴面罩保護自己。首府古晉16日夜間空氣汙染指數高達127、能見度僅700公尺,受影響程度嚴重。這些出現在氣象局環境處網站上的數據,說明了1年1度的霾害夢魘又告降臨。嚴重的空汙使人類社會的生活整個走樣,健康受到破壞,心情十分沮喪,造成多方面的損失。只是年年如此,世界進步了、經濟條件改善了,霾害卻乃如幽靈般每年都會來臨,百姓無助又無奈,也不知伊於胡底。
隨著老舊戲碼的上演,官方相關部門官員集會討論霾害的程度、如何指導百姓趨吉避凶,各類例行準備工作都告就緒。只是在煙塵裡過日子的人民,總是難以及時知道,在上級沒有批准向外透露狀況之前,各憑感覺應付環境中的幽靈。由於邦國睦誼、商業秩序、國際觀瞻等等錯綜複雜的關係,霾害的消息儘可能少經官方體系透露,或雖不得已而略有表達,程度上也酌情加以輕緩。如果這1年適有輕風幫忙,將煙塵吹往人口較少的地區、或者稀釋掉部分濃度,使居民的感受還過得去,就是托天之福。霾害年年出現,這是受汙染地區居民應對的成例,今年的煙塵又來了,相信一仍舊貫,不會有什麼新的情形出現。
每年在年中旱季,蘇門答臘、加里曼丹居民清理土地,採用傳統「火耕」的方式,無可避免的就會產生大量煙塵,聚攏來便成了霾害。當然,除了上述地區,馬來西亞、泰南等地,也會有居民非法放火燒山,只是規模較小,影響程度略輕,而對環境的破壞和人類身心的荼毒,大致相彷彿。令人不解的是,知道問題根源,取締又不似處理核原料、銷毀火箭導彈那麼複雜,對屬於非法的行為只能袖手,私下的溫情勸導或公開使用公權力都不見,豈不怪哉。
霾害的形成源頭雖然簡單,煙霾的影響卻是相當驚人。煙塵警報臨頭,某地的學校、機場、海上交通、百姓外出,各都受關閉、驅離或禁足的告誡,公私損失都難估量。尤其,煙塵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來源之1,在煙塵飄揚的地區,經由呼吸而變成慢性、急性疾病的現象,幾屬無可避免。當整個城市、地區籠罩在1層黃霧中,许多建築物頂竟然「雲深不知處」。生活在這樣環境的人類,如何維護自身和子女的健康與安全,真是困難。基於起碼的同情心,汙染源的主管官員和實際操作火耕的居民,都該知道利害,知所收斂。
在大家的記憶中,東盟對於霾害也是注意到的,成員國的環境部長還曾1次又1次參加所謂「煙霾會議」。但是每次會議發言盈庭,會議有共識、有結論、有政策。只是霾害長長久久,只有因氣候而出現程度不同現象,煙塵1年1度從未止息。本來東盟推出的「零燃燒」政策也能從根本上消除霾害,卻因當事國沒有強大防災意願,受害國不願破壞和諧,會議完畢也就是政策結束之時。一切良法美意全無兌現機會,各地居民承受著1年1次的災禍臨頭宿命,如此而已。
近年東盟組織運作趨於積極,若干看似棘手的問題,諸如反恐、救災、經貿整合、麻六甲海峽聯巡緝捕海盜等,都有了章法,做出了成績。獨令多國關切的霾害問題,既是國際觀瞻所繫,又是人民的身心痛楚源頭,何不能在東盟體制下求個久安之計。當然,邇來石油價漲,燒芭種棕櫚能得到的附加經濟價值,比以往尤高,在處理上也许更不易。但方方面面都有進步,也帶動了區域的繁榮,相信對消除煙霾為害,總該有解決的希望。有道是「危機就是轉機」,今年霾害危機訊息出現,會是轉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