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經長同意加速成立單一經濟區
2006-08-25 10:26:1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南亞國家聯盟10個成員國的經濟部長,22日同意比原訂計畫提早5年,於2015年就成立單一經濟區。使東盟1993年開始推動的「東盟經濟共同體」得以加速催生。就整個大環境而言,區域整合蔚成風潮,而經貿發展異常迅速,為培育競爭力,引導資金進入市場,所費心力殊多。果能將東盟經濟共同體的構想適時運作,對經貿必有加分作用。希望這項經由經濟部長一致同意的議題,順利完成必要程序,做東盟奔向前程的重要工具。
經長們一致同意東盟單一經濟區提早5年運作,現階段最具說服力的是要跟新崛起的中國和印度競爭外國投資。根據東盟方面的統計,2005年東盟10國共吸引38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是歷來最高的紀錄,甚至超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前外資年湧入340億美元的高峰期。但相關數字仍然比不上崛起中的中國和印度,中國1年約可以獲得500億美元外資;印度近年緊跟於後,為數也可觀。所以主持這次東盟經濟部長會議開幕式的馬來西亞總理阿都拉直言不諱;如果我們不加速創設區域單一市場,就可能失去重要投資目的地的地位。」東盟首長「自衛」觀念如此強烈,而整合東盟又是維持具有競爭力生產基地的地位所必需,東盟單一經濟區提前成立,無可避免。
東盟單一市場的構想,在1993年形成之初,是以推動貨物貿易自由化為主軸,目標訂在2020年以前建立市場和生產基地。屆時區內的貨物服務和投資都自由流通,以10餘年前的形勢,包括除非關稅障礙和加速服務業自由化等單一市場的起碼要件,似乎還是陳義過高的概念。以東盟成員所具備的基礎,創設如此開放的經濟共同體,還待付出更多努力,甚至2020年的預訂成立期限,也僅以聊備一格的心情看待而已。
但是,情勢的發展竟然難以捉摸,中國、印度轉瞬間成為崛起的經濟巨人,且同屬東亞國家,原所具備的條件又大致相彷彿,其所不同的是幅員遼闊。於今搖身一變,方方面面都給鄰近的南洋國家帶來無比的壓力,如同巨靈壓頂,令人慌了手腳,提前創設東盟經濟共同體便成為東盟「眾議僉同」的重大抉擇。眼前的目標有了,而且還以歐洲聯盟為師法的對象,容许商品、服務和投資跨國自由流動。此項為了和中國、印度競爭而做出的規劃,固可表達東盟的決心和努力,但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難免遭遇窒礙,甚至於落入欲速不達的困擾中。
阿都拉加速創設區域單一市場吸引外國資金,是擬議中經濟共同體的1種說法;另東盟秘書長王景榮更強調喚起政治團體,提前達成東盟經濟共同體的目標。1是應付競爭,2是利用加速實施的日程表,使相關會員國經濟更快變得更有效能、更有效率。種種說法,基調都不相同,印證了外界所得倉卒決定的印象,正如印尼貿易部長潘吉斯杜所說,「問題是怎麼做」。就東盟組織處理議題的程序,經濟部長會議的決議案,將送陳12月在菲律賓舉行的東盟高階層會,討論這項計畫的細節。這樣龐大的議題,這樣紛紜的說法,這樣短暫的時間,如何整合出可行的方案,真令人懸慮。
東盟經長同意加速成立單一經濟區的消息傳出,國際輿論多有關懷,對東盟經貿甚至內部關係整合,都有難度偏高的說法。當然國際經貿變化快速的時際,各經濟體力爭上游,理所當然。但無論其為區域整合或設法和國際接軌,都宜謀定而後動。聯合國千禧年計畫主席曾表示,東南亞地區的繁榮,不必倚靠在西方市場上和中國、印度競爭,而是靠供應兩國物資,並吸引他們的投資即可;平實的觀點,可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