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治水也成中國今天發展當務之急
2006-08-27 11:22:1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入夏以來,中國水情再急,但在傳統的北旱南澇、江河斷流或氾濫成災的水情之外,新的水情告急更值得重視,這就是全線城市缺水的水情,水體全線污染的水情。這方面的治水,已關係到中國的經濟,能否保持可持續的成長,中國的社會能否健康發展。先說這缺水的水情。據水利部方面的最新資料,全國大中小城市600多座,缺水城市已有400多座,其中108座城市特別缺水。在城市之外,廣大的農村,也已開始出現缺水的問題。以北京而論,預計到2010年水資源1次需求總量為46億立方米以上,但可供給量僅有30多億立方米。
缺水的情況加劇,不僅是因為中國特定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還因為經濟發展、人口增多、開發建設活動擴大,以及對自然資源的保護不力。河流的開發利用率已超過30%到40%的國際生態警戒線,生態用水已被大量擠佔破壞了河流的自然生態,而不論城鄉,地下水也已經出現嚴重的超採;還有人為的對水資源的破壞,比如山西的採煤,已令地表水和地下水運移嚴重破壞,山西成為全國最缺水的省份之1。
再說水體的污染。據國家環境保護局的資料,全國已有3分之1的水體喪失了直接使用工力能,重點流域40%以上的水質沒有達到要求,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近海水域也受到污染,赤潮不斷發生。水污染已經波及農村,不止農產品可能受到污染,全國3億多農村人口飲用水不合格。
另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執法調查,全國7大水系中劣5類水體佔30%左右,這意味著水體已經失去使用工力能,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淮河,5類水已佔60%以上。另有專家對180個城市的調查分析,全國地下水已經普遍污染。
水污染問題嚴重和加劇,是因為高消耗、高污染行業盲目擴張,污染處理不力,以及執法不嚴。在「有水皆污」的情勢下,水污染的事件,基本上又無日不有。
面對嚴重的缺水,當局採取了兩手治理,1手是加快調水工程,緩解特大城市的缺水情況,比如正在加緊進行的南水北調工程,目前已開展東線和中線工程,其中中線工程為保北京奧運會,預計2008年有年高水1億5000萬立方米進北京。
另1手是面對全國性的缺水,試圖實施水量分配,省1級的水量分配,由國務院的跨流域管理機構與省級政府協商制訂,省以下級政府主管部門協商制定。第1個水量分配,已據新實施的「黃河水量調度條例」,由8月起統一調度。
面對嚴重的水污染,當局想出6大措施,即重點治理3河3湖,即淮河、海河、遼河3河,太湖、巢湖、滇池3湖,這是重點污染流域;嚴格管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包括關停併轉1批高污染企業;加快建設城鎮水垃圾處理設施;防範水污染事故;改善水環境質量,保證江河必要的生態基流;做好飲用水安全保障。
面對水危機,實施這些辦法已是不易,但這些辦法大多只能緩解,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面對缺水問題論,行政部門間以協商後經批准方式,來進行水量分配,且不同級別分別協商,當然是面對地方利益的妥協之舉,但具體實施起來,可能實施受阻。而幹流協商好了,支流協商不了又怎麼辦。
面對空前嚴重的水危機,中國必須全力治水,以法治水。除了建立國家水權制度,將水資源的使用權、監督權、綜合規劃等以法律形式明確起來;而對水務市場,則要在實施市場化改革,形成1系列供應和調整機制;對水環境的保護,更要在法律程序明確下,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長效防治機制。也就是說,要釜底抽薪,從根本上化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