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內需減速 考驗打造亞洲底特律能力
2006-09-04 11:00:2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2006前7個月,受多種負面因素的困擾,泰國汽車市場出現了比往年明顯的蕭條狀態,消費者因對經濟缺乏信心而推遲購買汽車。2006年國內汽車市場將出現最近8年來的首次明顯放慢,預期今年國內汽車市場增長率將成為自1997-98年經濟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不過,在2006年上半年國內汽車市場增長突然陷入停頓之際,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卻呈不斷增長態勢,將有助於推動泰國汽車業發展成為亞洲底特律或全球汽車出口生產基地的目標。泰華農民研究中心分析了泰國汽車業的各主要表現後總結如下:
國內汽車市場狀況:自2006年年初以來發生的各種負面因素如國內政局動盪、居高不下的石油價格以及上漲的通貨膨脹率與利率,都對泰國經濟造成打擊,進而影響到市場需求及汽車業,從而導致消費者因對經濟缺乏信心而放慢購車。2006年前6個月的汽車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2%。最新的統計資料即今年前7個月的汽車銷售量也同比降低了2.86%,僅為38萬5,414輛。為此,預計2006年全年泰國的汽車銷售量增長率與2005年大幅增長12.4%相比將出現急劇下降。
不過,一般情況下,每年下半年是汽車銷售的高峰期,汽車銷售量會高於上半年。同時由於政治局勢開始明朗化,通貨膨脹和利率的漲勢開始趨向穩定,因此可望消費者將恢復消費信心和增加消費支出,加上各汽車公司紛紛向市場推出新汽車款式和舉辦各種促銷活動等因素,都將刺激2006年下半年的汽車銷售量,進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年的汽車銷售量。不過,預計今年泰國汽車銷售量的增幅僅約為3%,為經濟危機復甦以來的最低水平。
汽車出口狀況及趨勢:雖然泰國經濟增長放緩影響了泰國國內汽車市場,但泰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仍呈持續增長態勢,源於獲得了各種因素的支持,包括世界經濟增長、各汽車公司為擴大出口將生產基地遷移到泰國和實施貿易自由化。預計2006年,泰國的汽車出口量將突破50萬輛,達到56-57萬輛,比2005年增長30%。2005年首6個月的汽車出口量為26.38萬輛,同比增長35.9%。因此可以說,在2006年泰國汽車市場成長陷於停頓的同時,出口市場仍然是泰國汽車工業的希望。
發展成為亞洲迪特律的實力:在泰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泰國汽車業在過去30多年來持續成長,加上國內汽車市場增長良好,及泰國汽車零部件與相關產業隨著汽車業同步成長,因此吸引了全球各大型汽車集團陸續在泰國設立汽車生產研發基地,並帶動了多家跨國汽車生產公司將其生產基地轉移到泰國。目前,全球各大型汽車製造商,包括日本、歐洲及美國的製造商都在泰國設立了汽車生產工廠,使泰國成為東南亞地區的最大汽車生產基地。此外,為將泰國建成出口全球的汽車生產基地,這些跨國公司仍在持續地對泰國擴大投資。各大型汽車製造商如豐田、五十鈴、通用汽車、馬自達、本田、福特和日產等均計畫提高泰國生產基地的出口目標,而且這些汽車製造商還享有東盟自由貿易協定或泰國與一些國家尤其是澳大利亞簽訂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所產生的關稅優惠,並可借助這些關稅優惠來促進其出口。為此,泰華農民研究中心認為,儘管目前泰國經濟增長出現減緩及國內政局出現動盪,但各大型汽車製造商仍繼續擴大在泰國的投資,從而可增強泰國汽車業為達成亞洲底特律或全球汽車出口生產基地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