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銖升值 商品外銷印度成長率急凍

2006-09-05 10:25:0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2006年第2季度,印度經濟仍呈良好增長態勢,主要支持因素為印度製造業持續增長,2006年5月增長了10.9%,從而推高了生產對原料和半成品的需求。此外,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60%比重的印度服務業連續兩年呈兩位數增長,主要源於通信、運輸、旅遊和資訊技術外包業務的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期,2006-2007年印度經濟將分別增長7.3%和7%,因此可望為出口到印度的泰國商品帶來一定商機,如汽車及零部件、化工品、機械及零部件、收音機電視及零部件、空調及零部件、鋁製品、塑膠製品、銅及銅製品等。

過去5年來,泰國與印度的雙邊貿易呈穩定發展態勢,2000-2004年期間,泰國與印度的雙邊貿易一直呈逆差,年均逆差達到2.24億美元。然而,泰國與印度的雙邊貿易在2005年首次實現了25.38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因為2005年泰國對印度的出口比2004年增長了67.44%,從9.136億美元升至15.29億美元。同年從印度的進口增長了12.35%,從2004年的11.35億美元升至12.759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對印度的出口在2006年上半年出現放緩,僅增長了1.7%,而2005年同期的增長率為67%。儘管根據泰國與印度的早期收穫協定,從2004年9月1日起雙方調降了82項農產品的海關稅率,使泰國和印度均能從中受益,但2006年上半年泰國出口增長急劇下降主要還是由於泰國商品競爭力因泰銖升值了7.5%-8%所造成的,從而導致價格低廉的中國商品在印度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從2006年9月1日起泰國和印度將把上述早期收穫協定下的所有商品稅率降至零,並根據泰國-印度自由貿易協定對另外5,000餘種商品將於2007年中實施的關稅減免問題開始展開談判。由此可見,出口到印度的泰國商品將因印度減免關稅而增強競爭力並從中受益。另一方面,泰國進口的印度商品大多數為原料和半成品,其進口成本也將隨著實施了自由貿易協定降低關稅而降低。

泰華農民研究中心預計,泰國與印度的雙邊貿易未來將呈良好成長趨勢,目前,兩國雙邊貿易額在泰國的國際貿易總額中僅佔有1.22%的比重。為此,泰國政府已定下了未來幾年內將對印度的出口額提高60%,從2005年的15.30億美元增加到24.51億美元。不過,泰國將面臨著中國低價商品的競爭,從2006年上半年泰國對印度出口急劇減緩中便可見一斑。

為此,泰國廠商必須加快進行自我調整以應對泰銖升值,改進生產流程使之更加效率,加強研發以降低產品成本,強化產品設計,創建泰國商品的獨特性,提高商品的質量標準,側重開拓高端市場以避開與中國低價商品在低端市場的競爭。

另外,根據泰國-印度自由貿易協議談判議程,目前兩國正在談判投資和服務的市場自由化。泰華農民研究中心認為,未來兩國實施投資和服務自由化後,將促進兩國間的相互投資和旅遊,並將改變目前兩國間的相互投資處於低水平的局面。過去5年(2001-2005)來,向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申請投資優惠的印度投資額年均為16.5億泰銖,2006年上半年為6.4億泰銖,比去年同期的4.45億泰銖增長了44%。至於泰國在印度的投資,泰國已成為東盟成員國在印度的第三大投資國,僅次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過去15年來,泰國對印度的投資總額為7,954萬美元,在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佔有0.21%的比重。

至於旅遊,印度現已成為南亞地區最受泰國遊客歡迎的旅遊地,值得注意的是,儘管2005年赴泰旅遊的外國遊客總數同比降低了1.15%,但赴泰旅遊的印度遊客總數卻呈正增長,2005年達到35萬2,766人次,增長了17.52%。同時印度也成為來泰旅遊人數最多的南亞國家,過去2年來泰旅遊的印度遊客人數增長迅猛,在南亞國家的入境遊客中佔有68%的比重。泰國與印度兩國增長良好的旅遊業應能為有潛力的泰國企業在印度旅遊市場上創造一定商機,如旅行社、歺館和酒店,因為每年有大量高購買力的美國和歐洲遊客尤其是英國遊客入境印度旅遊。2005年,來自這些國家的遊客總共超過120萬人次,在印度的入境遊客總數中佔有30%的比重。因此,是泰國服務業開拓印度市場的良好商機,具有可觀的增長空間。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