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大陸觀光客到台灣旅遊的正面效益

2006-09-07 10:36:1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大陸觀光客到台灣旅遊有譜了。台灣陸委會日前宣布成立「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遲則年底應可看到大陸觀光客到台灣觀光。大陸國台辦也發出了正面訊息,期望台灣趕快派人赴談。這是台灣當局近來在兩岸議題上,僅見走出的一步好棋,不因這是國共兩黨共識而有所抵制。雖然此於兩岸大局的根本面影響不大,但至少可以稍稍撐開兩岸交流的縫隙,讓一潭死水注入活水泉源,使台灣的觀光旅遊市場添增人氣,不無小補台灣氣勢低迷的經濟景況。

而這也具體印證了風水輪流轉的俗諺,過去台灣錢淹腳目,台灣客挾大把銀子的闊綽景象早已不再,而今反倒是台灣特別是中南部旅遊業者之於大陸觀光客則若大旱之盼雲霓。分潤所及,人民幣的兌換及兩岸直航包機的口子或因此還得再開1個縫。整體態勢成了大陸觀光客有利於台灣經濟的新論述,有利於台灣執政者轉化不堪的政局,稍稍化解人民對政經前景不明朗的怨懟。

是以阿扁和蘇貞昌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從經發會到經續會一路要做該做的事,終於開出了1道門縫。只是這道縫開得太小了,1天開放1000人次的觀光客,只會增加開放之後的不滿,增加兩岸旅遊業者上下其手大搞特權觀光的把戲,攤在眼前的課題是:誰來審定1000人來台的資格問題?哪家業者有權利承接大陸客的業務?小從藝品店和導遊的串連,大到包機業務的承攬,在在都會出現特權作祟,以及各種鑽門路的爭議。

兩岸三通原是打開兩岸政治分歧的重要槓桿,力矩愈長,力道愈大,是兩岸雙贏的1個重要設計;但這種門縫式的力矩根本撐不出1個像樣的局面,雖然三通遲滯多年,好不容易撐出1道隙縫當給予肯定。只是新的不滿會隨之而來,若無法因應可能隨時出現的問題和爭論,則大陸觀光客訪台所衍生的糾紛,在短期內必將層出不窮,若因此而付出社會代價,或恐得不償失。

然而,我們在此要指出的是,開放兩岸觀光客旅遊不過是兩岸懸在眼前的小題,真正的大題是兩岸的交流和對話。

從大陸成立「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到台灣成立「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其實已表明兩岸交流形態已進入了1個新的以行業對行業的協商階段,台灣顯已接受了此一模式。不論觀光客的協商還是兩岸直航的協商安排,通過行業對行業的管道若屬有效,即宜給予尊重和肯定,而這也是避開政治分歧的過渡辦法,在分歧中還能於兩岸交流有所助益。

光從兩岸經貿互為依存的實態觀察,已看得清楚,今天台灣對大陸市場和整個大中華經濟圈的依賴度正在加深,也因有了大陸市場,台灣經濟在低迷中仍有若干成長。實事求是的辦法就是掌握事態發展,因勢利導的建立兩岸利基,而非一味地限制台商,要求台商配合。固然,個別台商在大陸有其慘痛經驗,但是愈守規矩、愈有規模、體質愈佳的台商投資在大陸所遭遇的困境也愈小。

兩岸當局對此固應放大格局,北京更應順勢而為,多用一點心,多創造一些為台商服務的機會,少一點鬥爭的心態,軟處理兩岸經貿衝突和糾紛。

台灣當局對待大陸觀光客亦然。開放大陸觀光客到台灣旅遊的最大誘因,無非看上大陸觀光客的高消費能力,這就要讓觀光客感受到「物超所值」和「不虛此行」。當世界各國都想方設法爭取觀光客時,對待大陸觀光客就不宜有作獨門生意的心態,來1個宰1個,更值得關切的是大量觀光客可能伴隨出現的黑黃等所謂8大行業的同步增長,都應不失格調地設立軟處理的管理機制。

開放大陸觀光客其實是邁向兩岸雙贏的一小步,既有利兩岸人民的交流和理解,亦有利於兩岸三通;若能搭配雙向包機,有利於台商和台胞往返大陸,這些都是台灣當局應積極思考和作為的下一步。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