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戰後重建 泰國勞力輸出好時機

2006-09-08 10:19:4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於2006年7月12日爆發的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的戰爭已在2006年8月14日按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停火,聯合國將向黎巴嫩南部派出維和部隊。

黎以戰爭給雙方帶來了巨大的生命、物質和心靈損傷,尤其是黎巴嫩人民的死亡人數超過1,100人,15,000多棟黎巴嫩民房被戰火摧毀,以色列方面也有156人死亡。此外,黎以戰爭還造成了35名泰國勞工從黎巴嫩返回泰國,迫使459名在以色列北部的泰國勞工必須遷移逃離戰火,其中93人因失去安全感而返回泰國。

不過,黎以戰爭也造成中東地區增加了對勞動力的需求,因為需要重建修復被毀的樓房。與此同時,戰爭期間的石油價格創下了歷史新高,給中東地區的石油出口國帶來了大量商機。預計中東地區的许多國家將增加對基礎設施專案的預算支出,以滿足經濟增長和外國投資的需求,從而提高了中東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

同時,成員國包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巴林、卡塔爾、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6國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GCC),正準備開放貿易投資自由化,將促使大量外國投資湧入該地區和導致就業人數增加。

泰華農民研究中心預計,2006年到中東地區就業的泰國勞工人數可望達到18,500-18,800人,匯回的外匯收入將達到44億泰銖。

不過,泰國勞工前往中東地區就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如必須與中東地區的其他國家的勞動力和亞洲國家的勞動力相競爭、語言與文化問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出國受騙問題以及非法就業問題。

中東地區是泰國勞工重要的勞動力市場。儘管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泰國勞工赴亞洲國家工作,但自從國際油價飆漲後,中東石油出口國的收入大幅增加,同時加上中東地區的經濟正處於成長階段、外國投資大量湧入和多個中東國家正在進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都將提高中東地區的就業率。

為此,泰國政府應重視調整向中東地區輸出勞工的策略,以符合不同國家的勞工需求,並提高泰國勞工的質量標準,以能全面地與其他競爭對手國的勞工進行競爭。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