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悲劇5周年後帶來的省思
2006-09-13 11:07:1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發生至今屆滿5周年,布希總統6日發表談話,重申反恐怖作戰的重要性和正確性。反恐作戰奏效的1個證明,是「5年來美國本土沒有再受到1次重大的恐怖攻擊」。911悲劇中無端喪生的將近3000條生命,不應是平白犧牲。他們的死亡,提醒了政府的全民,美國並不是永遠不會受到攻擊的安全堡壘。美國的安全,繫於高度的警惕、堅強的決心和團結的力量。
相反的,由賓拉丹主持的凱達恐怖組織,7日公布了1段錄音帶,這是賓拉丹當年召集心腹幹部、籌劃進行911劫機炸毀世貿中心的紀錄。錄影帶由阿拉伯語的半島衛星電視台播出。原帶全長90分鐘,向全球播出者只有3分鐘。凱達要員聲稱,這是要告訴美國,911過了5年,「我們依然存在」、「美國人在打1場贏不了的戰爭」。
「5周年」為甚麼變得這樣重要?原因之1就是美國的期中選舉,即將在11月7日投票。在野的民主黨人摩拳擦掌,深信民間的反戰情緒,有助聲勢,有機會奪回參眾兩院的多數控制權。這次選舉的辯論主題,仍不外國家安全與經濟民生。民主黨指責白宮,當初攻打伊拉克是根據錯誤的情報,佔領伊拉克更是執行了錯誤的政策。回顧2000年和2004年的2次大選,民主黨都是因為國家安全政策不夠堅強而落敗。現在共和黨鷹派「先發制人」的政策,受到大多數民意質疑,民主黨人要「在甚麼地方跌倒,就在甚麼地方爬起來」。此次集中火力,扳回國會兩院中的劣勢,2年後才有望重入白宮。
5周年這個特殊的日子,喚醒了美國人痛苦的記憶。2座摩天大樓焚燬於頃刻之間,將近3000人無辜喪生,那些從高樓跳下來粉身碎骨的畫面,不僅家屬親人刻骨難忘,任何人也莫不動魄驚心。反恐作戰不容放鬆。
不過,反恐作戰絕非「以牙還牙」的報復行動,也不僅是「防患未然」。歷史學者弗格森近有長文,假設是在2031年,亦即911事件30周年紀念時,回頭檢討這一事件的意義和影響。他認為,反恐作戰在史家眼中乃是「為民主而打的大戰」。他擷取了布希第2次就任總統時的名言,「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和平希望,就是將自由擴展到全世界」。自由是和平的最佳保障。
可是,大軍遠征,長期佔領,是不是「擴展自由」的正當方式?民主選舉是不是「擴展自由」的成果與證明?弗格森都有保留。美國傳統的外交政策重要之1是謀求中東的穩定,然而,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勒斯坦,經選舉產生的政權,既未必穩定,反而更趨反美。美國現行的政策,5年來在伊拉克戰場上陣亡士兵超過2600人,耗費財力3000億元,將來結果如何,尚難預料。弗格森「預言式的歷史」中推測,有1天,美軍班師回國,將發現伊拉克這個國家已不存在,剩下的是3股勢力不相上下的族群對立。
賓拉丹至今仍躲在群山叢嶺中發號施令,但他的重要心腹和助手,或已被俘,或已喪生。不過,美國人應該記得,生擒海珊並未能結束伊戰,捉住賓拉丹,也未必是反恐戰的終結。
伊拉克的局面也许10年後才可解決。戰爭是艱苦的,而且「戰時狀態就人權問題而言,並不等於給總統1張空白支票」。當局不能以對外作戰為理由而任意擴權,憲法與國際法仍須恪守。美國以弘揚民主、擴展自由為己任,這樣的抱負值得讚揚,但自身先要嚴守正義、公道和守法的立場。
911不是「美國世紀」的結束,而是歷史上的新轉捩點。美國必先以身示範,信守自由民主的原則,才能擴展真正自由、永享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