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敘利亞美使館遇襲事件說起
2006-09-14 11:57:1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恐怖分子12日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美國大使館前大張旗鼓,進行恐怖攻擊。據目擊者說,當時看見1輛車駛向大使館,遭安全部隊攔下,隨即發生槍戰。車內的人從窗戶向大使館及附近建築物投擲手榴彈,也使用迫擊炮。敘方安全人員立即啟動,雙方槍戰約20分鐘,結果有3名恐怖分子及1名敘利亞安全人員在槍戰中遭槍擊斃命。另有距美國大使館僅10幾公尺的中國大使館,1名政務參贊李鴻昱在大使館院內觀察時被飛來彈片擊中,臉部受輕傷。
此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在美國總統布希為紀念911事件5周年演講之後不到數小時,令人很自然產生聯想,是不是恐怖頭子賓拉丹藉此向布希示威?當然,兩者是有關聯的,但看來只是恐怖主義1個很小的分支組織所搞的活動,不是凱達組織直接指揮、精心策劃的,因為規模很小,只有1 部裝置炸彈的汽車,事後由安全人員引爆。而現場更大的炸彈,也只是1輛滿載瓦斯桶的白色廂型車,但沒有爆炸。如果是賓拉丹要對布希的演講作出直接回應,恐怖規模恐怕要比這令人驚駭得多。
所以美國國務卿賴斯在911事件5周年紀念日前夕參加哥倫比亞電視台「直面祖國」談話節目時強調「美國比以前更安全了,但還沒有達到完全安全狀態……從國土安全這個角度看,我們更安全了。我們的港口更安全,機場也更安全」。這是說,美國花了極大代價以對付賓拉丹的恐怖主義,保持本身的安全。自從911紐約驚爆事件之後,賓拉丹雖然一刻也沒有停止其恐怖活動,但還未能搞出比911更加驚駭的事件,這說明恐怖主義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但布希在911事件5周年演說中有1句話是說錯了,他說:「反恐戰爭不僅是軍事鬥爭,也是『21世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意識形態鬥爭』,是『為文明而戰』的鬥爭。」這句話,把賓拉丹所倡行的恐怖主義提升到無限高度,使今天人們對恐怖主義的鬥爭變成宗教文明的衝突,這不但提升了恐怖主義的力量,也擴大了人們面對的敵人範圍,更使今天的事件退回到1000年前十字軍東征,利用宗教戰爭作為爭地掠土行為的非理性時代去了!
事實上,所有伊斯蘭國家,除了阿富汗在神學士控制時期外,沒有任何1國是贊成恐怖主義的,恐怖主義分子其實只有1小撮,他們在賓拉丹教唆下利用宗教,而行反宗教之實,企圖篡奪宗教的闡釋權和領導權,正在搞1套註定永不能成功的圖謀。而受他們利用去充當人肉炸彈的,多是些無知的青少年。布希如今把恐怖主義提高到「文明衝突」的高度,此種觀念若擴大下去,豈非樹敵更多,也肯定了恐怖主義的目標性和合法性,那真是助敵而自損的言論!
在伊斯蘭國家中,敘利亞與美國關係一直很差,甚至常處於敵對狀態。原因是敘利亞在阿薩德總統未死以前,曾支持巴解的阿拉法特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設立總部,敘軍並乘亂進佔黎巴嫩土地,控制黎國政局。直到年前敘利亞因涉嫌謀殺黎總理哈里里,遭黎國民眾唾棄,並在美及聯合國壓力下,不得不撤退黎部分土地。所以中東有1句流行話,「無敘利亞不戰,無埃及不和」。意謂事件有敘利亞參與,會因有敘利亞而發生戰爭;但要推動和平,則以埃及為主力。
但這次大馬士革美使館前發生汽車炸彈事件,敘利亞安全人員一點沒有怠惰,第1時間抵達,全力進行營救,最後敘1安全人員喪生,而美使館人人獲得安全。希望能過這次事件之後,美敘關係能夠改善,美國多了1朋友,恐怖主義少1支持者—其實,敘利亞也從沒有在國際社會表示它屬支持恐怖主義的1派,即使他暗地裡一直在庇護真主黨。
談到如何反恐,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赫爾辛基亞歐首腦會議上說得好。他說,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反恐合作,反對將恐怖主義與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掛鉤,反對雙重標準。中國認為反恐應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特別要重視解決好貧困和地區衝突問題,消除滋生恐怖主義的根源。
溫家寶特別指出,不要把反恐與特定民族或宗教掛鉤,可見他說話很謹慎;布希卻把反恐鬥爭說成「文明衝突」,真是太粗心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