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國100餘兒童死於登革熱的警訊
2006-09-19 12:03:4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世界衛生組織、柬埔寨政府14日同時宣布,經病媒蚊傳播的登革熱,今(2006)年間已至少造成102名柬童喪生,成為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1年。這種俗稱為「天狗熱」或「斷骨熱」的急性傳染病,在南洋地區適於大量繁衍的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推波助瀾下,變成揮之不去的夢魘,令人感到非常不安。今年上百柬童死於惡疾的消息來得早,東南亞國家都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刻動員展開遏阻登革熱流傳的行動。有道是「預防重於治療」,大家要在各地病列出現前就用心撲滅病媒蚊,才能減少社會成本的損耗到最低,切莫等閒視之。
柬埔寨今年已有逾100兒童橫死於登革熱惡疾,是該國1項相當程度的人力資源損失,令人覺得甚是可惜。柬埔寨兵連禍結數十年,好不容易止戰息兵,停止了槍炮聲,正當是全民休養生息,厚積國力,以從事經濟建設的大好時期。卻不料人謀不臧,孩子還等不及長大就告夭折,豈不是多方面的損失。當今文明社會,向把兒童稱之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是傳承人類社會的珍貴資產。單此1點,對未來主人翁一定要妥為呵護,細心培育成棟樑之才,對國家的發展始能一代接著一代,做出貢獻。柬朝野對於這番起碼的道理,應當念茲在茲,切莫輕忽而壞了國家社會元氣。
我們關心柬國兒童因登革熱而死於非命,除了年內已有這许多幼苗喪生外,登革熱傳染病例增長的快速,尤其令人吃驚。據柬官方統計數字說,2005年8月底止的登革病例為6000例,到今年同期,兒童登華熱病例已經逾萬,這樣的成長速度,是很可怕的。一般認為,數十年內戰後的柬埔寨,可謂百廢待舉,公共衛生體系的建立或重整,亦是步履艱辛。照世界銀行的說法,柬當局1年用於衛生的預算,每人約3美元。用這點錢來建立公衛體系,不知道應從什麼地方下手,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正是目前柬國公衛體系的寫照,防杜傳染病工作,談何容易?
由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叮咬而構成傳染管道的登革熱,在中南半島、南洋地區,幾是每年都會流行1段時期。原因很簡單,東南亞的濕熱環境,是病媒蚊滋生的最佳溫床,加上各地民眾對於環境衛生和防杜病媒蚊叮咬的常識貧乏,南洋和登革熱幾畫上了等號。是凡雨季遊覽東南亞的觀光客,一般都得特別小心,回到居留地後身體不適,從速就醫外,還要交代旅遊行程,以提供醫師診治參考。各地公衛體系之所以做出這般叮嚀,除了要居民知道登革熱的來龍去脈,懂得選擇出遊時地和自衛。至於東南亞人民,也應從中悟出減少登革熱出現的辦法,免受這種獨特的病症所侵害,做了無謂犧牲。
從前述登革熱的特點,可知道這種病毒必須藉由病媒蚊叮咬才能從人傳給人。也就是說,不被蚊蟲叮咬得登革熱的機率就很低,而且登革熱的病媒蚊埃及斑蚊和白線斑,幾乎全是在白天咬人。晚間來咬人的蚊子,多半屬不帶登革病毒的蚊子,即使叮到人也不會把登革熱傳染給人。有了這些起碼常識,在各地公衛體系還沒有重整好,充分發揮效能之前,大家防杜登革熱肆虐,先從清除積水容器、杜絕病媒蚊孳生做起。尤其要牢牢記住,「撲滅蚊子就沒有登革熱」,人人注意各自家中和周圍環境,應該是掃除登革熱夢魘最具體的辦法。
當然,清除積水容器,撲滅蚊子就沒有登革熱,都是知易行難的教條,貫徹始終尤其困難。但是生命誠可貴,柬埔寨的撥亂返治,進而建設成小康社會,人力資源是關鍵條件之1,怎捨得讓幼苗夭折而不做舉手之勞的努力?當然,為「登革熱區」的東南亞國家,也輕忽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