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搶種 木薯產量提升價格下跌
2006-09-27 10:22:1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自2006年初以來,泰國木薯產品價格便呈下降趨勢。儘管政府已對市場進行干預以提高售價,但木薯產品價格仍低於2005年的水平。2006年首7個月,曼谷市農產品市場上的木薯條和木薯澱粉平均價格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3%和10.26%,每公斤的平均售價降至3.77銖和8.39銖。泰華農民研究中心認為,導致木薯製品價格低迷的原因有如下。
首先,2006/07產年的產量高於預期。2005年,在政府木薯收購價的支援下,木薯產品售價創下了歷史新高,吸引了農民擴大生產,從而導致2006/07產年的產量隨之大幅增長。根據調查發現北部、東北部及中部地區是種植木薯地區共37個府,今年收割總數約713萬1,000萊,平均每萊為355噸,使全國木薯產量達到2,528萬8,000噸。與2005/2006年生產季節數量相比收割面積增加6.6%,每萊產量增長5.1%,總體產量增加12%。
其次,木薯產品質量出現下降,由於今年下雨天氣較多及今年陽光天氣不足,導致木薯的澱粉含量較低。
第三,國內外市場卻無法吸收增加的木薯產量。在國內,以木薯為原料的乙醇工廠無法按期建成投產。在木薯出口方面,泰國木薯產品的主要進口國—中國放慢了進口,原來中國每年需從泰國進口不低於340萬噸的木薯條作為酒精的生產原料。由於出口到中國的木薯條價格在2005年6月達到每公斤4.10-4.15泰銖的高價位,出口商紛紛轉向中國出口,導致中國市場上的木薯條供應量超過需求,因此從2005年7月份以來木薯條出口價便呈持續下降趨勢。此外,中國進口商還在等待泰國政府對2006/07產年木薯產品價格的干預政策,以確定木薯產品的價格走勢。綜合上述各種因素,預計木薯產品價格在今年最後一季度至2007年期間仍無法重拾上升的勢頭。
泰華農民研究中心認為,從短期上看,政府的干預市場政策仍對支撐木薯產品價格以避免進一步下跌是十分必要的。但從長期上看,必須重視生產效率與提高產品質量,須認真加快實施的政策是擴大國內外市場對木薯產品的需求量。在國內市場方面,須加快建設以木薯為原料的乙醇工廠,在國外市場方面,須通過降低生產成本和改進產品質量尤其是澱粉含量的方式來建立泰國木薯產品的優勢,以擴大市場份額並奪回被越南搶佔的市場份額,因為價格和澱粉含量是進口商決定購買的主導因素。至於趨向再度從泰國進口木薯產品的歐洲市場,泰國須努力從目前占據了絕大部分歐洲市場的非洲國家中奪取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