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宇落馬與中共6中全會和諧轉軌
2006-09-30 11:20:0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開會決定,撤換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是11年前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遭整肅以來最震撼中國政壇的變動。中央領導層此刻高舉反貪大旗拉下陳良宇,主要是因為「10.1黃金周」後中共將召開16屆6中全會,陳良宇所牽涉的上海大案引起各方關注,而6中全會對明年中共17大的籌備關係重大。胡錦濤此時果斷下重手,就是要為6中全會掃雷並替17大鋪路。
按照慣例,中共16屆6中全會是本屆中委1次總結性的、對重大議題拍板之會。明春的7中全會,就要為下屆大會作最後準備。中共中央政治局已議決,此次6中全會主題是討論「構建和諧社會」,預計將通過「構建和諧社會」的決定,以之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綱領。中央領導層對全會新議題極之重視,自7月以來,政治局常委曾慶紅率領的起草班子,即開始著手起草中全會的「和諧社會」決定草案,9月初草稿已殺青,預定下旬將在一定範圍內徵求意見及最後潤飾,10月提交全會通過。
回溯歷史,自中共12大24年來,中共6次黨代會期間,中全會討論和作出的決定,絕大部分是經濟和中共黨建問題,只有少部分涉及政治和文化領域。有專家認為,中全會討論社會發展議題及作出決定,這是第1次。一定意義上這是誤讀,因為「和諧社會」議題對中央領導層來說,並不單單是社會發展的議題,而是1個中長期發展戰略議題,曾慶紅對此定位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更高、時間更長、任務更重」。
更深入地看,「構建和諧社會」議題一旦形成中全會決定,將成為中共17大前最重要的思想準備和最規範的政治動員。由這個決定出台起,中共領政的發展戰略,就將出現重大轉型,即繼鄧小平時代「經濟翻番」的趕超戰略、江澤民時代的「小康社會」快富戰略,在改革開放28年後的今天,要轉折到經濟、社會、政治乃至環境等各領域協調發展的「和諧」戰略。
「構建和諧社會」的提出,當然是胡溫領導層要有1個與前朝不同的創新主張。在經濟體制改革遭遇瓶頸、政治體制改革裹足不前的境地下,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實際是提出1個新目標,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領域的體制改革,作為1個系統化的制度創新來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論體系,由之綱舉目張。
當然,「構建和諧社會」也是來自現實壓力。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加快轉型,社會問題顯性化、階層矛盾尖銳化。如貧富差距的拉大,基尼系數改革之初的0.16,高升到0.46;城鄉差距拉大,城鎮年人均收入逾萬元人民幣,農村才剛過3000;農民失地,城市人失業;社會階層分化嚴重,階層間的矛盾激化;執政黨和政府腐敗問題久治難癒,官民關係疏離,各類「群體性事件」的抗爭日漸增多等等,中國領導人因此說要「正視矛盾」。
北京傳出消息,起草中的中全會決定,圖從5方面勾勒「和諧社會」構建內容,即重整利益協調機制,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改革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體制和方式,令社會管理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尊重勞動、知識、人才和創造,激發各方面創造活力;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改革與穩定關係;發揮執政黨的先進性,服務群眾,凝聚人心。
「和諧社會」之由政治概念,轉為戰略決定,再落實為社會改造工程,還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啟動、法制配套、資源保障。因此,中共16屆6中全會,只是打開1扇戰略轉軌之門,可能要到中共17大,才會開始交卷之旅。由此看來,胡錦濤在權力逐步登峰之際,一舉拔掉上海幫大將陳良宇,顯示他打造「和諧社會」的堅強決心,而此種果決的胡氏強硬作風,在可見未來,將難以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