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中華文化在泰國延續
2006-09-30 11:24: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為注備迎接下月6日一年一度中秋佳節,泰國「大家好」雜誌與蘭信大學「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中國」研究院於昨晚(29日)舉行1場別開生面的「中秋節傳統談會」,邀請對中國歷史及風水學深有研究的鄭渭植老師和彭亨義老師透析中秋節的歷史與傳說,宣揚中華文化精髓,並請與會者品嘗中秋月餅。
本次座談會在曼谷沙通路沙通他尼大廈蘭信大學分院舉行,蘭信大學「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中國」研究院資深教授春蒂拉博士表示,目前蘭信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已開設「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中國」研究院,並提供相關的碩士級研究深造課程,課程內容設及對中國歷史、政治、社會、外交、經濟、貿易和人文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研究,以利於促進泰中合作事業發展。該課程已獲得教育部大專教育委員會嚴格認證體系的批准認證,目前正在招生,招生日期將於10月31日截止,有意瞭解更多信息者,可聯絡蘭信大學沙通路分院,電話:02-6368383。
春蒂拉博士還表示,中國文化精深淵博,值得深入研究和傳承。本次座談會由該大學與經理報「大家好」雜誌聯合舉辦,並邀請到著名「風水師」及中華文化研究家鄭渭植老師與彭亨義老師,講述中秋節的傳說和內涵和觀點。鄭渭植老師表示,當今華僑及華裔大多對中秋節的歷史與祭拜儀式的內在涵意缺乏理解,许多人只想到「拜了會得到什麼?」,而不瞭解「為什麼要拜」,其實在中秋之夜舉行傳統祭拜月亮和儀式,是古人的遺訓,其內涵意義深遠,顯示對人對天的「孝心」,對祖先智慧結晶的感恩,而且可促進家庭團圓和睦。
同時,中秋節蘊含了古代豐富和智慧結晶,當深入研究之後,更使人感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以及自己的渺小。他希望子孫後代表好好繼承這些文化遺產,歷史證明,中華文明是國家永續發展的寶典。
在華語教學方面深有造詣的彭亨義老師表示,中秋節傳統展現出華人特有的文化風範,他少年時曾感覺家裡舉行的祭拜活動太單調乏味,但現在回想起來,感覺到那才是最值得有回憶的美好時光。
春蒂拉博士說,中秋節在泰國華僑家庭中可以說明「婦女的節日」,由於主要由家庭婦女操持摆設祭拜桌,顯示婦女「嬋娥敢於違抗上天旨意」的敬佩。
香格里拉歺館的月餅師傳昨晚還展示了手工製作月餅的方法,讓在場许多華僑子弟大開眼界,殊不知味道甜美的月餅,必須靠千錘百煉的高超技藝才能製成。該歺館推出的「八寶月餅」新品味,令與會者贊不絕口。
此外,為使本次中秋節座談會更豐富多彩,大家好雜誌的工作組還演示泰國華人傳統的中秋供拜桌摆設方法,即保留的中國古老的傳統習俗,也添加了泰國社會特有的人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