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入阿5年後 神學士死灰復燃

2006-10-03 10:43:3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的全球性反恐怖作戰,伊拉克和阿富汗是第1線。最近1個月來,伊拉克境內自殺炸彈案件急速增加,阿富汗的神學士政權餘黨,亦有死灰復燃之勢;由於美國期中選舉距今不到40天,民主、共和兩黨都把戰爭責任問題當作攻擊對方的口實。無論如何解讀,伊戰已助長了伊斯蘭教激進主義的蔓延,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阿富汗情勢惡化,尤其令人不安。

美軍在911驚爆之後,於2001年10月7日揮軍攻入阿富汗,即將屆滿5年。當時庇護凱達組織的神學士政權,被美軍一鼓擊潰。民選的總統和國會都已依法產生。300多萬難民陸續回鄉,過去壓制婦女等惡法都被摒除,有175萬女生入學受教育,算得是可喜成就。

然而,建設的業績僅見於首都卡布爾,新廈林立,交通繁忙,新落成的大型購物中心居然都有空調。民選的總統卡塞,每週工作100小時,不能說他不勤政憂民;但他忙的只是繁瑣的行政事務,而非治國安邦的長遠大計。民間說他更像是卡布爾的市長。

經過多年戰亂,阿富汗重建十分艱難。卡塞有心無力,政令不出都門,有他不得已的苦衷。民生不能安定,反對勢力自然乘虛而起。

目前在伊作戰,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諸國為主,3萬2000兵力來自37國。美軍1萬人自10月起開始歸屬北約指揮系統。聯軍陣武堂堂,卻仍抵不住神學士的襲擊騷擾。

北約軍方指出,神學士的戰鬥員,日薪約合美金5元多,比阿國政府軍所得猶高。他們除了可得外援,並與本土的鴉片集團勾結,人員武器接應不絕,成為心腹大患。阿國軍警力量不足,各省的治安維護,不得不借重地方豪強的私家武力,他們往往兼具毒梟身分。違法犯紀,事屬尋常。

美軍當初以雷霆萬鈞之勢,把神學士打垮,但策劃未週,圍剿不力,使得凱達首領賓拉丹竄入巴基斯坦山區,逐漸重建了神學士的武力,美軍雖把捉拿賓拉丹作為首要任務,至今並無所獲。為此阿、巴兩國總統卡塞與穆沙拉夫互相指責,布希總統9月27日在白宮舉行3國高峰會談,以早日使賓拉丹就擒為主題,實則是調解爭端,泯除歧見。

巴總統穆沙拉夫的困難,與卡塞大致相同。本身兵力不足,無法肅清邊境,只得和當地實力派妥協。結果是阿、巴兩國交界、犬牙交錯的群山峻嶺,成為非法武力公開活動的「獨立王國」。賓拉丹及其黨羽潛伏其間,伺機而動。華府官方的說法是,美國用兵阿、伊兩國,既免除了本土再遭驚擾,也已削弱了恐怖組織的動能與生機。中東地區的民主化開始萌芽,終將開花結果。

美軍在伊拉克有13-14萬人,在阿富汗不到2萬人,主從之分,不言可喻。美國5年來反恐支出5300億元,大部分是用在伊境。阿國每人每年獲得的援款只有67元,國際間承諾的數額雖達150億元,可是至今實收不及一半。經濟凋敞,民生困頓,是神學士捲土重來的主因之1。反恐怖作戰必須對症下藥,不能過分相信「槍桿子裡出和平」。

穆沙拉夫日前由美轉英;布希稱讚他「支持捍衛自由之師,協防文明世界」。可是英國朝野卻批評他有「兩面派」之嫌,明修結好西方的棧道、暗度縱容激進分子的陳倉。其實,穆沙拉夫和卡塞一樣,心餘力絀,先求自保,在伊斯蘭諸國反美情緒升高聲中,他們意存觀望,為自己留1個退步,也是情非得已。美國掌握戰局枢紐,究竟是要一路打到底,還是政治領導軍事,謀求戰場以外的解決,急需全盤考慮,果決行動!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