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撤出黎境未來情勢將會如何

2006-10-06 18:15:0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以色列1日把最後1批部隊撤出黎巴嫩,結束以軍在黎境長達3個月的活動,履行了以黎停火協議下的義務,使國際維和部隊得以全面進駐黎境,與黎國政府軍共同維護黎以邊境的和平安全。

以色列部隊3個月前入侵黎巴嫩,以追剿伊斯蘭教什葉派好戰組織真主黨的民兵;因為這些民兵綁架了2名以軍,並不時自黎南發射火箭攻擊以色列。

以色列發言人證實,以軍已於1日凌晨約2時30分許回到以境,並說「現在就等黎巴嫩做他們按照協定該做的事」。以色列要黎巴嫩將真主黨限制在黎南之外,並且解除其武裝。黎軍事人員在以軍撤出後進入當地檢查,表示黎軍1日下午或2日就可以開始部署。

結算起來,以軍與真主黨這3個月的衝突,共有150名以色列人和850名黎巴嫩人死亡。這真是黎巴嫩人和以色列人的大不幸!

以色列官員說,他們一直不肯撤出最後部隊,因擔心國際維和部隊與黎國政府軍無法防止真主黨再武裝。但國際社會的壓力使以色列面臨不少外交問題,不但引起黎巴嫩政府的不滿,也引來歐盟國家的強烈批評,認為以軍遲遲不撤,只有給真主黨武裝以「口實」。其次,來自以國內部壓力更大,總理歐爾梅特頂不住民間的批評,更頂不住為此成立的專門委員會的催促,只好作出果敢的決定,從黎巴嫩盡行撤軍。

現在,以軍固然是撤了,但3個月前導致以色列入侵黎南與真主黨發生衝突的肇始事件卻還沒有解決,以軍2名被綁人質仍然在真主黨手裡,仍然是他們與以色列討價還價的籌碼。安理會1701號決議規定解除真主黨武裝,強調利塔尼河以南地區為非戰區,禁止任何民兵武裝存在。但截至目前為止,真主黨還沒有執行這項決議的任何意向與行動,而是由1個領導人發出更固執的呼號:在中東實現和平之前,真主黨不會放下武器。

作為引起衝突的導火線,以色列2名被俘士兵問題的解決目前也陷僵局。有消息說,雙方正在談判,但這說法均遭雙方否認。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以色列最終不能迫使真主黨交還所綁架人質,而必須以交換戰俘形式達成2名被綁兵士獲釋,這將是真主黨的1大勝利,而使歐爾梅特不得不面臨更大的國內壓力。

真主黨基本上說是產生於黎巴嫩的1個恐怖組織,但它也有正式政黨參加黎巴嫩的議會活動。而這次與以色列的衝突,真主黨在國際的知名度及在黎國的地位都提高了,它成為阿拉伯世界反對以色列的「先鋒」,在黎巴嫩也廣受支持,這使解除真主黨武裝面臨許多問題。

以色列撤軍後,黎巴嫩政府與真主黨的矛盾將會浮現。真主黨將在國會咄咄逼人,公開指責黎政府的做法,黎不少政黨也會公開附和這種反對之聲,議會多數派領袖薩阿德•哈里里會指責真主黨反政府的言行徹底背離民主憲法……爭吵雖烈,到底是議會鬥爭,不管如何,文鬥好過武鬥。

黎巴嫩是1個在阿拉伯世界中很特別的國家,國內除穆斯林外,還有超過半數的基督徒。目前執政的「黎巴嫩力量黨」也是1個基督教政黨,該黨領導人賈加說:「黎巴嫩國家穩定的首要條件就是解除真主黨武裝。」一般認為,以軍撤出之後,黎內部矛盾可能出現尖銳態勢,所以,如何在各派別中達成民族和解,形成最廣泛的統一陣線,是摆在黎政府面前的當務之急。

目前在國際社會壓力和監督之下,以色列和真主黨實現停火,但雙方敵對態勢並沒有改變,真主黨也至今不履行聯合國要它解除武裝的決議,所以,和平只能說是暫時的。在這種情形下,以色列人如何在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生存下去呢?也只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哪裡出現火頭,就趕到那裡去撲滅火頭了,除此之外,又有什麼其他更好的辦法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