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的核爆挑釁目的是什麼

2006-10-19 11:34: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韓外務省發言人17日發表聲明,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拒絕接受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1718號決議」,聲稱「北韓核試爆是為了因應美國的核戰威脅」,是「主權國家自主的合法權利」,「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是根據『美國的腳本』通過的,那是對北韓的『宣戰』」。如此強硬的語氣,看來金正日對於他的倒行逆施,仍然洋洋得意,甚至是執迷不悟。

北韓核試在國際社會所掀起的軒然大波,可說已是大到不能再大,幾乎世界所有國家,除了1個正在研發核子武器的伊朗之外,都對北韓之不顧後果、造成核戰及核武擴散危機行為嚴加譴責和抨擊。連一向無微不至照顧著北韓的中國和俄國,都已改變立場,在安理會制裁北韓決議案投下贊成票,使聯合國安理會擁有否決權的5大常任理事國很少見的一致贊成通過決議案。

這使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希爾15日在華盛頓記者會上笑逐顏開稱:「美國非常高興看到美中關係由於北韓這次可怕的挑釁已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美國目前與中國緊密互動是史無前例的。」他故意語帶幽默說:「也许未來的史書上會稱许金正日讓美國和中國靠得更緊密。」

在安理會表決1718決議之前,中國領導層顯然經過1番深思熟慮和討論決定之後,由胡錦濤特派國務委員唐家璇為代表急飛華盛頓,向布希總統、國務卿賴斯及白宮安全顧問哈德利非常明白表達中國的立場,也就是中國希望安理會通過1項不僅是給北韓政權信號,也要讓北韓政權感到痛苦的決議。中國領導人對北韓說出這樣的話,不但對北韓領導人已徹底絕望,中間也包含著愛之深恨之切的沉痛心情。

來自美國情報除顯示北韓有進行2度核爆可能之外,也檢測出日前北韓第1次核試爆規模大約是1,000噸左右。

北韓核試規模之小,究竟是運作失敗呢,還是故意限制其核試規模?有人認為,這樣做是金正日精心設計的,他可能考量到美國早就表明無法接受北韓擁有核武,所以才會刻意縮小試爆規模,免得讓美國失面子。因為北韓核試的目的,就是要達到實現與美國直接談判。

北韓核試爆,實際上兼有對外、對內2個目的。對外方面,金正日自然知道,他那點小家當無法與美國打核戰,但震撼全球,使各國大感吃驚的效果是有的。這就足以促使美國為了世局安全,不能不與他直接談判。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金正日把中國也得罪了,那等於否定了中國組織6方會談的一番「苦勞」,也否定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政治影響力。

對內方面,北韓核試的作用,在於嚇阻內部的反對力量,並轉移民眾視線,使大家忘記饑餓,一致對外,從而強化政權的合法性和鞏固根基。從這個角度看,發展核武乃北韓政權的最佳選擇,不會輕言放棄的。

但是,未來的世局發展,會否一如金正日所預料,卻是未知之數。北韓事前未通知中國以核試爆向美國暗示,中國對北韓沒有實質性的政治影響力,北韓問題的解決,還必須建立在兩國直接談判上。金正日已看透美國借「北韓威脅論」為利用,實質上是圍堵中國的需要。因此,他寧可局部犧牲中國,也要直接與華盛頓關係正常化。

金正日看到,今日北韓政策重點已由過去統一轉向核威脅促談,最終促成國際社會承認朝鮮半島的現狀。而後冷戰時代的中美關係充滿了既合作又圍堵的雙重性質,由於核武的存在,無法進行公開的對抗。因此,在相當長1段時間內,華盛頓還是要表面上把平壤作為北京的化身加以公開的圍堵,推行實際意義上的對華遏制策略。金正日是聰明人,他要超脫這圍堵,周旋於中美之間,所以他認為必須擁有核武,才能與美國平起平坐。

俗語說,「玩蛇者死於蛇」。玩權術的金正日自以為聰明,但他走在危險的權術繩索上,1個不小心,最終還是要跌得粉身碎骨的。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