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參選台北市長對大局的衝擊
2006-10-21 10:55:2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關心台灣政局的人們都認為,今年12月9日舉行的台北、高雄兩市市長選舉,將是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從最新的政情發展來觀察,市長選舉更是「反貪倒扁」運動的延長。選民展現的集體智慧和力量,將比「罷免」、「倒閣」更為直接了當。關鍵在於:全心全意反貪腐、反欺騙、倒阿扁政權的選民們,一定要把握大原則,團結一心,奮鬥到底,不要存觀望之心,更不要冒分裂之險。不論政治人物如何翻雲覆雨,巧譎善變,選民都要從「反貪倒扁」的大局著想。讓藍營穩穩掌握北、高兩市;便是最清楚的警號,陳水扁及早下台為妙。否則一定會因阿扁的失德失職,拖累民進黨隨之沉淪。今年市長選不贏,明年立委更難說,後年的總統大選不必說了。
台北市市長候選人兵分五路,希望較強的是國民黨提名的郝龍斌,民進黨提名的謝長廷,和以「黨籍空白」登記的宋楚瑜。本來郝龍斌以50%的支持率遙遙領先,宋出場次日,一度跌落到34%,藍營人馬為之不安。這一回會不會又因內部分裂,兩敗俱傷,讓謝長廷乘虛而入,「整鍋端去」?
宋楚瑜自稱這是他「政治生命中最後1役」,這1役的結果不外3種可能:
第1是奇兵突起,大獲全勝。台北市府成為宋2年後「問鼎」的本錢。以台北市為跳板,群雄逐鹿,大可一搏。對宋而言,這是最樂觀的期待,但距現實最遠。
第2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分沾了郝的票源,成全了謝長廷「復起」的夢。如是,則謝自然成為2年後馬英九的勁敵。一旦這種情況出現,宋將難辭「攪局」之過,他那「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考評,永遠無法湔除。
第3種可能,郝龍斌保持並擴大一路領先的聲勢,在民意支持下當選,宋的影響未超過10%,這便真正成為宋的「最後1役」,經1場不甚光彩的「完結篇」,從此黯然淡出。
宋楚瑜在政治舞台打滾多年,曾任國民黨秘書長、台灣省長、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資歷非郝、謝可比。但這些資歷不幸也成為他的負債。
論者常把宋比作「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呂布是權奸董卓手下第1猛將,宋曾是李登輝最得力的助手。呂布威鎮18路諸侯,虎牢關前與桃園弟兄劉關張交鋒,以1敵3,打成平手。宋在李的支持下,整倒了1個又1個敵手,意氣風發,不可一世。不過,小人利盡而交疏,董卓死於呂布的戟下,宋不幸卻為李登輝所算。興票案幾乎要置宋於死地。呂布後來雖曾有割據一方、睥睨群雄的風光,但脫不過白門樓「最後1役」的悲劇。宋降格以求,角逐台北市長,撫今思昔,內心當有說不盡的凄涼。
台北市長本就是重要的職位,目前更是攸關國體、舉足輕重的人物。這1場競爭,民進黨因為背負著陳水扁貪瀆集團的沉重包袱,「第2共和」更引起國內外普遍疑慮,失敗是合情合理的。台北市選民看得很清楚,市長選舉和明年的立委選舉,都是為陳水扁「告別式」不可少的步驟之1。陳水扁自己賴著不走,市民可以在選北、高市長及立法委員的時候,具體表達厭惡貪瀆、用選票拉倒阿扁的心願。
平心而論,從個別候選人來比較,宋未嘗不是1位有力的角逐者。但因為過去變來變去,資歷太複雜,且時時不能忘情於權謀,讓大家對他難以放心。有人說他「步步算,著著錯,回回輸」,可謂謔亦虐矣。走到眼前這一步,在這個時候,泛藍想再談如何協調、如何整合,似已為時稍遲,只希望切不可再出現兄弟鬩牆、漁翁得利的局面;否則台北市長的得失,不僅成為宋楚瑜的白門樓,也是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難題,萬一泛藍失利,不但沒有2008,更將對台灣人民帶來更多的災難,陳水扁之流將更為張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