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中貿易首9個月逆差675.7億銖
2006-10-30 10:21:1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2006年首9個月,泰國對中國的貿易出現了675.7億銖的逆差,比2005年同期為695.85億泰銖的貿易逆差有所下降,原因是首9個月泰國從中國的進口增長率放緩為16.7%,而去年同期的進口增長率為36%。導致泰國長期以來對中國出現貿易逆差,尤其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議實施以來,貿易逆差進一步加大的原因是,泰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大部分是資本貨物(占泰國從中國進口總額的45%),主要有機電產品及零配件、電腦及零配件和機械設備及零配件,而泰國從中國進口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在進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為40%,主要有化工品和鋼鐵及其製品。
儘管泰國廠商可因中國貨物進口稅率的調降,而降低了原材料和資本貨物的進口成本,但许多生產消費品的泰國廠商卻遭遇到中國產品打擊國內市場的問題,因為中國產品價格低廉,再加上享有進口稅率減少的優惠,使中國產品在泰國市場上更具價格競爭力,尤其是鞋、皮具、紡織品和服裝。
在泰國產品出口中國方面,儘管泰國產品對中國的出口持續增長,但大部分的出口產品是作為生產原材料,以及附加值較低的上游和中游產品,而具有出口實力的泰國產品如大米和橡膠仍被中國列為高度敏感產品,仍需7-10年的時間才能降低進口稅率,因此無法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中受益。與此同時,出口到中國的泰國大米和橡膠還需與其他東盟成員國的同類產品相競爭,如馬來西亞與印尼的橡膠以及越南的大米。
另一方面,出口到中國的泰國工業產品如電腦及零配件也須與其他東盟成員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的產品相競爭。為此,不論是以內銷為主還是以出口為主的泰國廠商,均須進行大力調整,以在國內市場上能與中國進口產品進行競爭,和在中國市場上能與其他東盟國家的出口產品相競爭。
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中國必須加大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此外,正在進行中的中國-東盟服務貿易及投資領域的自由貿易談判預期將在2006年12月達成重要結論,未來中國減少和簡化在服務與投資領域設立外資企業的限制和規定後,泰國企業在開拓中國的服務市場時應具有更大的商機。在導遊、保健旅遊、水療、歺館和酒店等行業具有一定實力的泰國企業,進入中國提供這些服務的市場前景將更加明朗,因為具有一定購買力的中國中產階級數量正在迅速增加中,其對國內外旅遊、保健和美容的需求勢必隨著上升,將為經營這些行業的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可增加泰國的服務出口和來自服務貿易的外匯收入,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長期以來對中國出現的貿易逆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