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期中選舉國會變天 對台灣的啟示
2006-11-11 13:35:2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期中選舉結束,被共和黨控制10多年的眾議院可謂變天,民主黨不但超過多數黨門檻的218席,並比選前猛增至少29席,用「橫掃」兩字形容選情絕不為過。不僅如此,在參議院選舉中,民主黨也大幅前進;而在州長選舉中,民主黨更從共和黨手中接手多個州,使其在全國的州長席次過半,其中最重要的紐約州,民主黨在睽違12年後贏得州長選舉,再加上有可能進軍白宮的參議員希拉蕊以巨大優勢贏得連任,變天的感覺尤為濃厚。在眾院新的權力架構之下,不但將誕生美國憲政史上第1位女議長,同時各政策委員會的主席召集人都要「換黨」,朝小野大的局面儼然成型,白宮的所有施政決策將要受到國會嚴厲的制約,不但布希的「牛仔式」領導風格要改變,甚至可以大膽直言,布希已經提前成為「跛腳」總統,未來2年的日子並不好過。為了營造良好氣氛,白宮發言人斯諾早早表示布希政府將與民主黨合作解決國內外棘手問題,包括贏得伊拉克戰爭、反恐戰爭,以及促進經濟增長等重大問題。
民主黨的這次大勝,令人回憶起90年代中期金瑞契領導的「共和黨革命」橫掃國會,結束民主黨控制眾院40年歷史的情景。時光流逝,當年共和黨楬櫫的中道保守主義,以及布希總統在首次參選總統時打出的悲天憫人保守主義旗號,經過這6年多白宮執政的傲慢,我行我素,以及共和黨議員的貪瀆及性醜聞,其理念早已被扭曲,共和黨12年就拱手讓出眾院,再次證明了絕對的權力就是絕對的腐敗的金科玉律。
一般而言,在總統連任至第6年的期中選舉,執政黨總是遭遇低落選情的衝擊。但是,這次選舉,可謂完全打破了以往期中選舉是國會和地方選舉的特徵,形成了宛如加拿大大選般的「投黨不投人」的現象,而伊拉克戰爭議題一枝獨秀,壓倒了經濟和地方議題,導致在選區耕耘很深的不少共和黨大老,被民主黨的政治新星扳倒,因此,美國輿論認為,選民將這次投票視為對布希伊戰政策的1次公民投票。而結果是布希的失敗和支持率低迷帶來了共和黨的全面潰敗。布希可以繼續苟延殘喘執政2年,但敗選的共和黨議會精英和州長們卻要先行殉葬,這是何等的諷刺。延長這個話題,我們來看台灣,陳水扁已經涉嫌貪瀆,夫人吳淑珍已經被起訴,陳水扁在台灣的支持率比布希在美國的支持率要低很多,但是,執政民進黨竟然還在「挺扁」,民進黨政治精英在未來的選舉中要得到的懲罰,恐怕絕對不會亞於共和黨,因此,民進黨人應該好好看一看這次美國期中選舉的結果帶出的啟示。
既然民主黨以反對布希伊拉克戰爭的訴求贏得國會的選舉,變天後自然要順應民意,在國會中全面挑戰白宮的伊拉克政策,這是布希施政噩夢的開始。白宮為了順利過關,第1件事情就是把國防部長倫斯斐請下台,因為伊戰情況惡化至今,倫斯斐難逃其責,如今連軍方都對他十分討厭,公開要倒他。以往布希不聽各方意見,甚至是第1夫人和前國務卿鮑爾的建議,堅持不讓倫斯斐下台,理由是如此做,就等於承認伊戰政策的失敗。但是,這次選舉,布希四處奔波助選,為伊戰叫好,甚至借海珊的腦袋來說事,但結果顯示,選民不買這個帳。未來要繼續打贏所謂的伊戰,沒有國會的配合恐怕難以成事,而要做到這一點,布希只有借倫斯斐頭上的「烏紗帽」了,海珊將被處死,而倫斯斐則落台,這可是伊戰形勢發展至今,最具有戲劇性的局面了。不僅如此,一旦布希、錢尼、倫斯斐的鐵三角破裂,不但伊戰未來方向改變,白宮執政的方向真的會有大變化,值得關注。
這次期中選舉,等於是為美國2008年總統大選拉開了序幕,好戲即將開台。各路諸侯將在評估這次選舉結果之後籌劃在黨內爭取提名,投入選戰。
不過,對於移民和華裔來說,這次期中選舉帶來的基本是好消息。在參選方面,雖然代表共和黨出戰參議員的丁景安因為大勢衰落而在德拉瓦州失利,但也寫下華裔首戰的歷史,而代表民主黨出征的華裔政治明星吳振偉,則連續5度以優勢贏得連任,而楊愛倫則成為紐約州第1個亞裔女性議員。在移民方面,本來遭遇國會內共和黨保守派封殺的對非法移民有利的白宮方案,在民主黨主導國會的情況下可能敗部復活。
不管怎樣,這次期中選舉的「變天」,不但改寫了美國政治版圖,也將帶來美國發展方向的變化,全球都必須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