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訪越能否找到改變對伊政策靈感

2006-11-16 11:16:1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已經在越南首都河內拉開了序幕,而令人矚目的元首高峰會也召開在即。毫無疑問,近年來在亞太經合高峰會上逐漸扮演重要腳色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年將會意氣風發地與會,因為胡錦濤已經在國內完成了大部分的17大權力布局,以江澤民為後盾的上海幫,隨著陳良宇的下台,也全面臣服北京,在毫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胡錦濤躊躇滿志地走訪越南,參加峰會,與各國領袖展開雙邊或者多邊外交,著手斡旋解決北韓核危機的新1輪6方會談;之後準備出訪印度、巴基斯坦,在解決中印邊界糾紛的同時,開始扮演南亞次大陸糾紛的和事佬。

而在這次峰會中首次露臉的新面孔,比如日本首相安倍、加拿大總理哈帕,也都神清氣爽,因為這是他們第1次在國際大舞台上的外交亮相,憑藉著年富力強以及形象佳的政治資本,他們也會在會議上長袖善舞,多方交際,建立新的元首人脈。尤其是日相安倍晉三企圖心特強,在這次峰會中將超越前任首相小泉純一郎,跟胡錦濤進行第2次高峰握手,與美國總統布希則有遲來的會面。從某種意義上說,安倍上台伊始,打破慣例,先進行北京、首爾的破冰之旅,而押後本來是日本慣例的「華盛頓朝拜」,恰好起到了疏遠布希的客觀效果,可謂歪打正著,外交運氣與國內的政治人氣一樣,不錯。可以預料,在北韓核危機上採取強硬立場,但對日本發展核武持審慎立場的安倍,將在高峰會上賣力說服各國元首來孤立平壤,迫使北韓讓步。

在這次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最沮喪而不得志的,應該數美國總統布希。這不但因為他的伊拉克戰爭政策不得人心,導致其參加國際會議常常遭遇示威遊行,也不但因為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美國在亞太經合會議的主導力量逐年下降,更重要的是,這次布希參加元首高峰會及其之後的東南亞之行,是在國內期中選舉共和黨喪失了參眾兩院控制權之後的首次外出。換句話說,在美國國內權力架構中已經提前跛腳的布希,根本無法再在外交舞台上我行我素,大行「牛仔」之道,因為民主黨在國會緊盯著布希在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會在國會遭遇修理。也就是說,布希在這次元首峰會上,雖說不會被各國領袖刻意冷落,但絕對不會像胡錦濤那樣炙手可熱。

這次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高峰會的最大贏家,當然是越南領袖。越共不但和平實現了權力換代,在黨內政治改革的步伐上,比北京都走快了一步;同時也在經濟改革上摘取成果,成為亞洲發展速度僅次於中國的東南亞新的小龍。不僅如此,河內在主辦這次經合會的同時,也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11月7日的投票表決中,被接納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50個成員國,比俄羅斯都捷足先登一步。毫無疑問,越南總理阮晉勇、總統阮明哲將是峰會的耀眼明星。

越南的出頭,對第1次訪問河內的美國總統布希來說,卻可能帶來走出危機的契機。何以如此說,理由很簡單。布希共和黨在這次期中選舉失敗的最大焦點就是不得美國人心的伊拉克戰爭,為此,國防部長倫斯斐已經黯然下台,民主黨贏得國會選舉中,也咄咄逼人地在伊拉克問題上繼續緊逼,希望這樣的勝利延續到2008年總統大選。

關於布希總統伊戰政策的失敗,國際輿論典型的評論,就是將其稱為是類似「越戰的泥沼」。確實如此,1場越戰,美國不但損兵折將,留下失敗恥辱的記憶,更重要的是,美國非但沒有迫使越南改變體制,更讓共產北越統一了南越。顯然,美國的硬國力,尤其是漏洞百出的戰爭政策,帶來的是美軍的重大傷亡,越南的一片焦土,國際社會的強烈撻伐。但是,在戰爭中勝利的越南共產黨,卻無法抵擋以美國為主要動力的全球化自由市場的滾滾洪流,布希這次走訪越南,將會親眼目睹市場經濟給越南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美國和越南的關係也在經濟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得到徹底的改善。換句話說,美國的軟國力,比它的戰爭政策更有效地改變了越南,越南和美國的雙邊貿易達到了80億美元的程度。

過去的血腥的戰場,如今成為追逐夢想的天堂,布希面臨更改伊拉克戰爭方向的時候,是否可以在越南找到「化干戈為玉帛」的靈感和啟發?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