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對亞太經合年會與越南的影響
2006-11-21 12:55:4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布希17日蒞臨河內,參與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APEC)年度非正式領袖會議。布希是越戰結束30餘年來第2位訪越的美國總統,他的行止,除了表達對亞太經合會的重視,也強調美越邦誼敦睦。然而就整個情勢衡量,在美國本土聲望趨低,有意向國際發聲,謀求適當平衡的布希,即使克盡努力,卻不易收到預期效果。亞太經合年會向推動經貿的主旨以外事務傾斜,現象明顯,給予外界的印象並不好。
布希現身河內,立刻高姿態以「越南經驗」證明,解決伊拉克戰爭問題,擊敗伊斯蘭激進分子需要時間。布希反覆為美國啟動武裝攻擊伊拉克戰爭的立場做說明,甚至連「擊敗伊斯蘭激進分子」的口號都叫了出來,頗令外界側目。自從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美方強力主導反恐,無論何種性質的場合,都把反恐、安全排在第1位。連年更毫不顧忌,直接置諸領袖宣言內,使得亞太經合會的政治化傾向,已愈來愈明顯。本屆年會前,各方原期待能回歸本業,讓亞太經合會區域經濟論壇的本質能較彰顯,早年「茂物宣言」目標進程得以適時檢討。但事與願違,儘管與會各方都認同反恐重要,已有太多資源被占用,經貿大事只能靠邊站。
布希到河內,也強調美國可不計「前嫌」,使曾經血戰的美越兩國「和解,攜手邁向未來」。這些話的重點,在美國從越南敗走的10周年紀念前後、在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出訪越南、美國國務卿賴斯到河內做客、美越簽署貿易關係正常法案(草案)時,都曾聽到過。美方重要人物信誓旦旦,願意和以往殺得死去活來的對手攜手邁向未來,在某種情況下,多了祥和睦誼,少了對立爭議,當然是好事。從越南的立場,在與國際接軌、回歸市場經濟的政策下,受美方如此優遇,必有值得欣喜的一面。從區域發展的角度,美越關係朝正面推進,化干為玉帛,令人佩慰,樂觀其成。
布希訪越,意欲趁機鼓吹自由市場理念,讓亞太經合組織染上些许經貿色彩,是相當合理的表現。只是做為其自由市場理念1項具體目標的美越貿易關係正常化法案,初簽案送達美國國會已數月於茲,卻仍卡在眾院內動彈不得。外界推測,眾院改選後席位消長,議長也換了人做,這項一度為布希視為訪越最佳「伴手禮」的法案,短期內獲通過的機會幾等於零。沒有這項法案,美越貿易關係一貫屬於權宜,是沒有法源依據的。雙方口口聲聲大和解,連有普世價值的雙邊貿易關係都不能正常化,其他進一步接觸會如何,很容易推論得出來。所以布希在河內受對方熱烈歡迎的場合,只能用他(布希)矢志推動美越雙邊貿易關係正常化的立場從未改變,來遮盖自己的尷尬,顯然美越大和解還待更多時間和力量來磨合。
美國政要從不諱言要經營東亞地區的包圍圈,團團圍住和平崛起的中國,所以不惜厚幣甘言、不辭跋涉辛勞,抓住任何1個機會,奔走於東亞各國之間。越南備受美國垂注,前總理潘文凱2005年尚在位時,也曾訪問過白宮。但美方和顏悅色的另1面,一定藏著令對方難以承受的大棒子。潘文凱在橢圓形辦公室,布希隻字不提美國對越南人權紀錄的批評,白宮外則容许無數抗議群眾大聲抨擊越南領導在政治、宗教方面的措施。美方一貫以兩面手法伺候對手,所以在形式上縱然能為對方所接受,實質上卻還待檢驗,美越現階段的大和解,似可循此方向思考。
何況,越戰雙方都慘死了不少人,越南受美國「橘毒」侵害、地雷爆炸,悲慘場景還摆在眼皮下,卻不見美方的合理表示;美方無數傷殘和破碎家庭,也需要長時間愈合。雖然,雙方大和解是不錯的方向,但需要雙方更多的真誠、長久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