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握手:暫時的合作•長久的競爭

2006-11-23 11:34:2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參加完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之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風塵僕僕訪問新德里,展開10年來首次對印度的元首外交,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胡錦濤與印度總理辛格會談之後,雙方確認了去年溫家寶訪問印度時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也願意就上世紀60年代初邊界戰爭以來懸而未決的領土糾紛,加速進行談判,儘快達成協定。而在經濟合作層面,則同意在2010年之前,把雙邊貿易增加至400億美元,在民用核能方面也加以合作。但是,外界最為關心的中印自由貿易區,因為印度方面擔心中國製造業扼殺印度工業的發展,根本沒有任何的進展。

其實,雖然胡錦濤的訪問把中印關係的熱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兩國之間的戒心依然無法根本消除,兩國之間的明爭暗鬥也無法排除,所謂龍(中國)象(印度)攜手改變世界格局的提法,只是媒體的幻象而已。

首先,兩國在國際競爭格局中的對立無法消除。由於中印人口眾多,市場規模龐大,因此在吸引外資上的相互排斥性難以避免,對西方國家來說,根本沒有能量把這兩個市場統統吃下,只能2者擇1。因此,中印之間的關係,不像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關係,雖然中國吸引外資帶來的黑洞效應,對東南亞有一定影響,但東南亞也可以分享中國市場發展的1杯羹。在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中印,都在濃妝豔抹、明爭暗鬥地招攬國際投資者的青睞。

其次,由於中印在東亞和南亞的大國地位,再加上彼此互為鄰居、互為競爭關係,自然成為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勢力拉1派打1派的爭取對象。以目前的形勢來說,美英和日本因為對中國快速崛起的重大擔憂,正在竭力拉攏新德里成為箝制北京的重要力量。僅以軍事技術來說,華盛頓全力阻攔歐盟取消對北京的軍事武器技術禁運,但它自己則打破原來反對印度開發核武的立場,向印度開放核技術,針對北京的企圖昭然若揭。還有俄羅斯,藉著同印度的傳統關係,也在武器出口上支持印度,暗中遏制北京。

再次,中印之間雖然隨著西藏鐵路的開通,在今年7月重新恢復中斷了40年的邊境貿易,但雙方有著難以解決的邊界糾紛。即使在胡錦濤出訪之前,由於中國駐印度大使提及領土問題,竟然遭致印度要求北京召回的重大抗議。還有達賴喇嘛的問題,中國對巴基斯坦支持制約印度的問題,所有這些,都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有根本的改變,這也證明,中印之間,合作是短暫的,對立是長期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但是,即使雙方矛盾對立面眾多,卻需要友好握手。理由也很簡單,雙方都在迅速崛起當中,需要和平的睦鄰環境來持續這種發展的勢頭,印度同巴基斯坦都可和談,何況中國。此外,雙方在經濟崛起的過程中,也都希望借鑒對方的經驗,同時在保護自己市場的同時,獲得對方市場發展的好處,從90年雙邊貿易只有2.5億美元到今天的200億美元,互利互惠的基礎也是明顯的。還有,北京需要與南亞次大陸和好,打破美國圍堵中國的地域戰略的包圍圈,而新德里以與北京握手的政治籌碼,可以向美國和西方要求更多的東西。可見,雙方的算盤,都打得很精。

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北京的發展稍佔優勢,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也略勝孟買。但是,印度精英階層普遍認為,由於印度具有英語的優勢,再加上傳統的民主體制,與西方國家的同質性更強,長遠來說,可以避免體制轉型的痛苦和震盪,而喀什米爾問題雖然麻煩不斷,但不像台灣問題那樣具有不可預測的危機,因此印度的發展潛力更大。對此,中國的精英階層並不以為然,認為印度的宗教矛盾、族裔矛盾根深柢固,現代化之路崎嶇坎坷。但是,不管將來龍象之爭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衝擊,中印在今天短暫的握手言歡,對兩國、對全球來說,都還是好事1樁。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