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同意魁北克成為「國中之國」
2006-12-02 11:56:5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加拿大總理哈柏為了制約魁獨政黨在國會提出獨立國家的動議,先下手為強,史無前例地提出在加拿大內的魁北克,可以成為1個獨特的邦國的立法動議,這個星期一在國會舉行表決,最終以兩266席以上議員的支持,只有16名議員反對而獲得通過。加拿大左右立場不同的4個政黨,其中包括魁獨政黨魁人政團,都投下了贊成票,這可以說是哈柏少數政府執政以來,獲得跨黨派支持最多的1次投票,顯然,哈柏的這個提議贏得了重大的共識。
總理哈柏提出魁北克可以成為國中之國的立法動議,是1個相當冒險的舉動。在西部政治崛起的哈柏,是1個強硬的聯邦主義者,主張加拿大各省應該是具有平等權力的夥伴,魁北克不能例外。加拿大中西部省份倍感不平的是,鑒於立國傳統,重東輕西,安大略省和魁北克,構成國會大部分的議席,決定加拿大發展的方向,而西部人口大規模增加,卻議席寥寥,人均在國會的代言人比例,西部與東部根本不協調,好像今天亞省與卑詩省的人口總和,已經超過魁北克,但是政治力量的比例並不平衡。在上次大選前,東部尤其是魁北克的聯邦主義者都擔心,哈柏強硬的各省平等理論,最終會把魁北克逼出加拿大聯邦的版圖,但如今的事實則正好相反。
但是,哈柏突然改變原有立場,顯然會在西部遭遇反彈。就有輿論批評,這是1個機會主義的舉動,可能會觸發憲政危機,鼓勵更大的分離浪潮。因為魁人政團之所以投下贊成票,就是認為這是魁獨運動的另1次勝利。
但是,如果從加國政治現實出發,哈柏之舉,顯然不能僅以機會主義和政黨利益來概括其動機,不然,為何在野的自由黨和新民主黨會如此鼎力相助?合理的解釋是,哈柏在總理的大位上思考全國的政治現實,跳脫了西部要求平等,不惜國家分裂的浪漫主義色彩,採取承認現實、1步到位的措施,為魁北克的未來劃定了1條聯邦主義者所能容忍的最後底線,也就是說,只要魁北克留在加拿大內部,那魁北克可以得到加拿大聯邦所能開出的最大條件,成為尊貴的「國中之國」,使法裔加拿大人在歷史、文化、語言乃至建國過程中的地位及未來的發展,承續得到憲法保證,從而放棄獨立的念頭。這樣做,顯然節省了很多的政治遊戲,以及國家的金錢,因為迄今為止,魁獨玩的是蠶食戰略,以及將魁獨訴求作為政治籌碼勒索中央,導致加拿大的政治和經濟每幾年就陷入重大的動盪,損失難以估計。同時,執政黨為了魁北克的議席,不惜採取收買政策,甚至是「賄賂」(聯邦自由黨的「特別費」醜聞就是1例),導致各方都不滿意,成為政治上的「慢性腫瘤」。
如今,魁北克在加拿大內的「邦國地位」得到承認,就可以天下太平。除非魁北克大部分人民死心塌地要求離開加拿大,那就是另外的問題了。
哈柏以少數政府總理的地位,能夠順時度勢,超越自己,超越政黨立場,做出1個符合加拿大最大政治公約數的動議,即使下次大選失敗,也足以青史留名。不過,可惜的是,在這次投票前,哈柏內閣最年輕的華裔部長莊文浩,因為不支持哈柏動議,而毅然辭去政府事務部長職位,甘願成為後座議員,引發了政壇的震撼。他的理由是,出於對國家的最高忠誠,他相信只有在1個民族不分割的情況下,才能稱之為加拿大,這個原則不能妥協。
不能否認,莊文浩的觀點,代表了1部分加拿大人的觀點,但卻已經不是主流意見。但是,從華人參政的角度來說,莊文浩的辭職,卻具有重大意義。莊文浩這一辭,徹底改變了華人政客是花瓶,是依附權力的外界印象,他不惜摘掉烏紗帽來堅持自己的立場原則,把華人從政者的形象,提升到1種風範,1種政治家的高度,我們堅信,莊文浩這一辭,不但沒有縮減華人參政的空間,反而加大了華人參政的空間,也擴大了他自己從政的未來視野,這是大智慧。
魁北克成為「國中之國」的創舉,不但影響加拿大的未來,也將對世界其他擁有類似魁北克問題的國家,帶來意義深遠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