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民理性與否決定北高市長勝負
2006-12-09 11:33:1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北高選情進入最後決戰階段,今天投票,晚間即見分曉。若排除天候因素,這會是1場投票率未必高,但可以看到高度動員的1場選舉。雖然藍綠兩陣營均視此為選民對陳水扁和馬英九的信任投票,但民進黨更承受著「雙藍勝出」的巨大壓力,選前民進黨巨頭齊集高雄市輔選,已意味著「棄北固高」的策略成形。
至於在台北市針對藍營的郝宋之爭發動反棄保操作,聲言若讓宋楚瑜當選,民進黨將失去政權20年,這當然是民進黨危言聳聽之舉,不過也不無一些「自知之明」。即台北市的大局已定,且出一記重手,意圖擾亂選情。的確,北高市長不僅是藍綠在2008年前的第1場決戰,選舉結果更會牽動台灣政治版圖的重新著色。民進黨不僅在乎「雙藍勝出」的政治效應,更在乎特別是台北市長的得票率能否維持30%以上的基本盤。目前的態勢是相對團結的藍營國民黨和後扁效應提前發酵且貪腐屢遭揭弊的綠營民進黨。
就北高兩市的選情評估,綠營在台北市已失去8年的政權,國民黨提名的郝龍斌不論在民調還是與黨部的互動關係上,都要較民進黨的候選人謝長廷來得具有優勢。謝長廷和陳水扁有心結固為台灣政壇的「公開祕密」。這也是陳水扁選戰開打以來從未在台北市現身催票,而是南下高雄站台的緣由,不僅是「棄北固高」而已。此外,謝長廷陣營請出林義雄站台,卻拒邀陳水扁助陣,這當然係出於謝陣營評估與其讓陳水扁站台幫倒忙,不若不請。若選前最後1夜陳水扁在台北市街頭出現,只能說,那是「少輸為贏」的策略運用,只求穩住深綠,而非出於勝選考量,當然,這也會是1個重要指標。
至於蘇貞昌、游錫←等民進黨內巨頭和謝長廷也有2008年大選提名的競爭矛盾,也是謝在台北市不可能獲取全黨支持的另1變項。因為謝只要得票率超過或保住上1屆代表民進黨參選的李應元得票率,至少還有希望角逐民進黨內下屆大選的提名賽,若保不住,等於自動出局。是以寄望蘇、游兩人傾全力輔選,於謝長廷只會是1個無法想像的夢想。台北市的選局就藍營而言,宋楚瑜是1個內部變數,但經歷馬宋會之後,不論各方如何解讀,泛藍選民很清楚這是棄保機制生效的開始。是以民進黨的反棄保策略很難奏效,就看謝長廷本人能否「少輸為贏」。
但是高雄市長之爭對民進黨和國民黨,都是1場艱苦奮戰。陳水扁在高雄市喊出只要勝選就會南下定居,扁嫂且將提前南下。另外喊出若讓藍營的黃俊英當選,高雄市將成為中華高雄或中國高雄。這是陳水扁另一套的1邊1國論反操作,意在爭取深綠選民。陳水扁以定居為訴求另出以終極台獨的說辭,可以理解這是扁式的選舉語言,但這些話在過去或许還稍有「特效」作用,但身為貪腐被告,此類說辭或许僅能尋求深綠選民的掌聲,反而和中間選民愈走愈遠,未必有助選情。
但不必諱言,國民黨在高雄市還是1場苦戰,從上屆得票率觀察,黃俊英輸了2萬多票,但比吳敦義敗選時又差了2萬多票。此番捲土重來,若無法翻回2萬票以上,情勢依然險峻。另外,高雄市議員賄選和買票傳聞不時傳出,更險惡的傳聞是賄選查察單位的行政怠惰。上月下旬高雄檢察署檢察長凌博志向高雄市乾淨選舉聯盟「分析」:由於高雄市府警察局受議會監督,警察首長常有「投鼠忌器」的心理,查賄態度便有所保留。從凌博志的語言中可以感受到賄選在高雄的情況十分嚴重,否則不會有「投鼠忌器」的荒謬說法。
高雄市部分地區傳出賄選情況嚴重,也意味著選戰勝負在爭關鍵少數。若賄選能決定關鍵少數,整個選情都會翻盤。此時與其仰仗檢警調的查察不若更寄望選民的理性覺醒。陳水扁和馬英九之間信任投票是一回事,貪腐和反貪腐又是另一回事,兩者相乘的效應,如果選民有過半以上是理性的,選舉結果應該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