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台灣北高選舉》系列之1

2006-12-10 11:25:5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從台灣這次選舉的選票結構來看,民進黨是這次選舉的贏家;但此一勝利,對民進黨及對全台灣卻潛藏著極大的危機。國民黨則是輸家,更輸掉了一半「非泛綠」台灣民眾10餘年來對台灣政治經濟可能更生再造的幻想。

1年多來,台灣的政局在種種內外因素的衝擊下,經歷天旋地轉的變化;但這次選舉顯示,藍綠的政治板塊其實幾乎沒有變動。且就開票結果來說,民進黨的板塊顯得比國民黨還要堅實。高雄市長選舉,在投票率不如上屆的情形下,陳菊的得票數僅差謝長廷6967票,若加上羅志明的6599票,綠營的得票比4年前只少300餘票,真是鐵板一塊;台北市長部分,謝長廷的得票數亦較上屆李應元增多3萬7000餘票,得票率則較李應元增加4.99%。而且宋楚瑜還拉走國民黨4.14%的選票,台聯的2名市長候選人則對民進黨未構成威脅。因而,國民黨及民進黨雖是各贏1市,國民黨著實是這次選舉的輸家。

民進黨「贏」了,必須進一步解讀勝利的意義。應當視為通過了對「陳水扁」的信任投票?或應當視為綠色選民願意再給「民進黨」1個機會?換句話說,一種解讀是:選民是因認同了陳水扁的貪腐,並支持其台獨路線而投票;另一種解讀則是:選民並不贊同陳水扁的操守與路線,卻對民進黨尚有寄望。

倘若這次選舉意味著陳水扁通過了「信任投票」,則民進黨與台灣將仍在陳水扁的掌控之下,即使至陳水扁任滿總統下台,他仍將是綠營的最高旗手;反之,倘若是選民尚願給民進黨1個機會,則民進黨內的改革派也许尚有一丁點空間。不容諱言,確實有不少傾綠選民是基於後一理由而投票的。 

然而,民進黨贏了,第1個政治效應就是鞏固了陳水扁在綠營的旗手地位。民進黨選後面對的情勢是:一方面,陷於弊案泥淖中的陳水扁,必有更頑強的困獸之鬥;他必然更要在司法上及政治上全力突圍,因而也必然會將整個黨政機器捲入這場泥巴仗。如今,經歷這次選舉,陳水扁的氣焰及籌碼皆已相對升高。另一方面,2008年總統大選的序曲即將開唱,經此次選舉,民進黨欲推立1名新旗手,而以新論述及新願景迎向2008年的可能性,已經相對變得渺茫。陳水扁既有「1審有罪才下台」的護身符,又有此次選舉的加持,則民進黨2008年總統大選的人選與路線,勢將皆在陳水扁的掌握之中。

顯然,陳水扁的政治掙扎與民進黨2008的新願景,在是非利害上有極大的矛盾衝突。陳水扁將以他自己在政治上及司法上的突圍脫困為第一目標,在這樣的動機下,民進黨2008總統大選的人選與路線,皆將成為陳水扁自利自救的政治籌碼。經此次選舉,陳水扁若走向更台獨、更激越的路線,將毫不令人意外。

原來以為,民進黨若在高雄市敗選,黨內改革派即可有藉題發揮的契機;如今陳菊以1114票之差保住高雄市,改革派的想像空間遂告破滅。民進黨內的深綠分貝必趁勢升高,改革派則恐將寒蟬一片。倘若這次選舉即是民進黨路線與風格的定調,對於民進黨及台灣而言,恐皆是禍福未卜。

國民黨雖保住了台北市,但在整個結構上卻是輸家;最大的政治衝擊必將指向馬英九。或许可以認定,國民黨若無馬英九,情勢可能更難看。但選後的檢討,馬英九已無可迴避。在選季發生的幾個重大事件中,馬英九的政治視野及危機處理能力皆受到強烈質疑;如今票開得難看,各種後見之明與欲加之罪必將皆由馬英九概括承受。

接下來,馬英九本人及國民黨內的情勢不易平靜。一方面,馬英九的特別費案尚不知如何收場,倘若起訴,就將面臨辭黨主席及停權的問題;屆時,黨內角力必將藉題發揮。另一方面,民進黨在選後的黨內鬥爭,亦將波及國民黨。再一方面,宋楚瑜雖稱退出政壇,仍是不能預測的變數,則泛藍內部恐仍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經此一役,國民黨不知感受如何,但台灣一半「非泛綠」人口的幻想卻已瀕破滅。難道還要再幻想2007年立委選舉,或2008年總統大選?

概括而論,這次選舉如果被解讀為對陳水扁貪腐台獨政權的信任投票,而使民進黨內改革派完全喪失生機,則這恐是台灣政治經濟的嚴重警訊。接下來的政局,將是陳水扁一方面挾持黨政機器為對抗弊案司法程序的工具,另一方面則發動「台灣新憲法運動」來操弄內外情勢。民進黨是否就此走向不歸路?台灣的政治與經濟能不能禁得起如此的震盪?在在皆是疑問。

在民主政治中,選民無疑是最後的決定者。但是,反對貪腐,是1個基本的道德問題;絕不可能因選民支持貪腐,就可認同貪腐。能否台獨,則涉及國家生存政策的客觀條件,恐不會因選民支持台獨,台獨即成為可行。

倘若這次選舉的結果被解讀為:如此貪腐亦被選民認同,走向台獨亦是選民的強烈共識。那麼,經此次選舉,恐怕不但民進黨將愈陷愈深,更亦將是台灣相率淪亡的不歸路。

台灣自李登輝黑金毀憲以來,10餘年間,包括陳水扁執政的6年,約有一半台灣民眾認為,這只是1個政經變遷的過程,在幻想中,或许最終民進黨會轉型,或许選民會改變認知,台灣就有更生再造的可能性。但是,這次選舉似乎完全戳破了這種幻想。主政者如此貪腐也能通過「信任投票」,政經品質被台獨攪到如此地步亦能通過「信任投票」。試問:台灣的道德價值何在?台灣的政經生存寄託何在?這些,應是民進黨面對此次選舉應有的思考,全體台灣人民更須思考今後何去何從? 

最後或可附一筆的是,經此選舉,台聯與親民黨向泡沫化更趨近了一步。台聯雖在市議員部分尚維持數席,卻完全未能在政治論述與願景上與民進黨作出區隔;李登輝在論述能力上極弱,歲月亦不饒人,此役真正是李登輝的「將軍最後一戰」,可謂一敗塗地。宋楚瑜敗選,也踩死了親民黨的小雞;1位曾經光芒四射的政治明星及1個關鍵政黨走向今日這樣的結局,非但是當事者的悲劇,何嘗不是台灣政治的遺憾。李登輝與宋楚瑜,竟然是殊途同歸。

(本報系聯合報系列社論,本報今天同步刊出)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