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台灣北高選舉》系列之2

2006-12-11 11:49:1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可能是台灣負面效應最嚴重的1次選舉。昨日社論指出:倘若此次選舉被解讀為對於貪腐的認同,不啻即是社會是非標準的解構;倘若被解讀為台獨共識的鞏固,更不啻是台灣走上死路的警訊。

昨日社論說:反貪腐,是1個基本的道德問題;絕不可能因選民支持貪腐,就可認同貪腐。能否台獨,則涉及國家生存政策的客觀條件,恐亦不會因選民支持台獨,台獨即成為可行。

眾人皆知塞翁的故事。塞翁尋回失馬,結果卻摔死了兒子。民進黨現在應以「塞翁得馬,焉知是福」的心情來面對此次選舉的勝利;在慶幸逃過了一劫之餘,更應謙卑自省,快點轉型,救民進黨,救台灣!

我們認為,此時民進黨應當向台灣人民更明確地放出2個訊息。第1個訊息是:民進黨認為,陳水扁府邸的貪腐有悖政治正義。不能將選舉的結果視為選民認同貪腐(何嘗不是?),而應真正顯示「挺台不挺貪」的政治格局;在接下來陳水扁的弊案醜聞中,民進黨應當努力尋求與陳水扁切割之道。第2個訊息是:在政經路線上,將認真考慮建立3通等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且不再發動「台灣新憲」之類的「正名制憲」運動。不可將此次選舉的結果視為台獨路線的鞏固(又何嘗不是?),而愈陷愈深。

昨日社論說,這次選舉戳破了全台人口半數的「非泛綠」民眾10餘年來的幻想。那種幻想是:1、台灣的民主政治畢竟尚有制衡機制,貪腐無狀的政權必將被選民懲罰;2、同理,台獨是高度風險的政經路線,終可因民進黨之轉型或選民之覺悟,而逐漸得到修正。如今,這兩種幻想皆因此次選舉而破滅:貪腐被認同,台獨意識更鞏固。

民進黨切不可因戳破了「非泛綠」半數人口的這類幻想而竊喜。須知,10餘年來,自李登輝黑金毀憲,至陳水扁貪腐亂政,台灣社會之所以尚能勉強維繫,其中主要的支持力量之1,就是「非泛綠」半數人口尚存此種幻想。他們幻想:一切只是過渡,一切尚有轉機。但倘若這次選舉的訊息是「貪腐被認同,台獨更鞏固」,那些幻想即被戳破。當半數「非泛綠」人口由寄望轉為絕望,那將是1個哀莫大於心死的局面。現在,民進黨是否決定面對這樣的局面?

選舉結果必須尊重。但若選舉結果被解讀為「貪腐被認同,台獨更鞏固」,即不啻承認民主政治的虛無性與自毀性,其後續的政治效應將由所有台灣人民共同承受。民進黨應當對這類必然將迅速滋長的「民主懷疑論」、「民主虛無論」預作補救,尤其應當格外注意此次選舉對經濟心理及投資行為的影響,莫使對「用手投票」失望者,變成了「用腳投票」。

例如,9月10月的紅衫狂潮,即可證明台灣社會確實存在1股「仍有寄望、仍存幻想」的巨大力量。民進黨或许視此力量為敵,但這股「幻想的力量」卻是維繫台灣社會平衡及運作的重要因素。倘若這種幻想轉變成虛無,變成絕望,對民主的道德性懷疑,對民主的制衡力懷疑,台灣的政治與經濟,必將出現重大難題。

選前,日月光事件引起震撼;可見「用腳投票」與「用手投票」,其實早已同時進行;國內投資年年遞減,大陸台商方興未艾,亦皆是「用腳投票」的寫照。民進黨若欲在選後建立1個「貪腐被認同,台獨更鞏固」的政權,其後果實不堪想像。

台灣這次選舉引發此種危機,其實正可促迫民進黨必須更快轉型。民進黨應更明確地告訴全台灣人民:不包庇迴護貪腐,也不再操弄自欺欺人的台獨。

(本報系聯合報系列社論,本報今日同步刊出)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