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農研:工業增長率明年恐降至4.6%
2006-12-13 11:19:3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儘管今年的國內需求尤其是民間投資趨向放緩,但泰國工業仍實現良好增長,其主要推動力為出口增長。泰華農民研究中心預測,2006年泰國工業總產值的增長率將從2005年的5.5%提高到6.2%。不過,這主要推動因素已開始從國外需求轉為國內需求。2006年前9個月期間壓制民間消費支出的主要負面因素,如油價、通貨膨脹率和政治局勢等已朝著良好方向發展。預計2007年仍會持續獲得改善,但受到泰幣匯率、全球經濟放緩和貿易壁壘措施等衝擊,2007年工業總產值的增長率將放緩至約4.6-5.1%。
影響住房、汽車和家電等消費信貸需求的利率,可望於2007年向下調降,將有利於刺激國內消費支出。加上臨時政府仍會繼續推行主要基建項目,有助於鼓勵國內投資。相信一般消費品、建築材料與器材和汽車等產業將會從中受益。另一方面,出口增長放慢將對2007年的泰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主要源於美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放緩、泰銖走強、以及貿易夥伴國實施的貿易措施,尤其是美國會否繼續授予泰國產品普惠制優惠,因此泰出口商必須做好應對準備。預估受到較嚴重影響的產業為水產品加工、蔬菜水果加工、紡織和主要依賴國內原料的產業。至於需大量進口原料的產業,所受的影響將不太嚴重,如電子、家電、汽車、鋼鐵及石化業等。
在國際資金流動與轉移一體化的局勢下,預計2007年泰銖將繼續走強,一方面將對多個產業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不過,從另一方面卻對部份私營企業有利,因泰銖走強導致原料進口價格下降。同時,還可借機進口較昂貴的機器設備提升產能。
為減輕泰銖升值所造成的影響,企業可採取多種方式來規避匯率風險,如簽訂遠期外匯合約、與貿易夥伴磋商使用美元以外的其他貨幣報價、合理管理美元應收和應付賬款以減輕匯兌損失、設法減少成本、以保持產品價格的國際競爭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