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台灣北高選舉》系列之5
2006-12-14 11:34:3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這次選舉不但沒有理清國民黨的頭緒,反而治絲益棼,愈理愈亂。馬英九及國民黨今後面對的情勢是:1、對外,可能必須面對「蘇謝配」或「謝蘇配」的強大挑戰;2、對內,特別費案使2008總統黨內初選變得更複雜。內憂外患,紛至沓來。
國民黨選舉受挫,馬英九成為黨內眾矢之的。不過,公允地說,國民黨之所以能撐至今日,主要是因有馬英九;馬英九若撐不下去,國民黨也就難以為繼了。
馬英九的有些政治判斷確實可待商榷。例如,曾說「陳水扁尚未定罪,所以不必下台」;這是拘泥於法律的形式,而未掌握民主憲政的真義,因而被譏為「法匠」。另如,選前「馬宋密會」,終遭曝光戲弄,是不知己亦不知彼,被譏為「涉世未深」。在這類事件中,馬英九心中也许有一把尺,卻與政壇的常識迥然而異。昨日社論指出,馬英九的優點,其實亦正是他的缺點。從一方面看是別具一格、獨樹一幟,從另一方面看卻是孤芳自賞、敝帚自珍。馬英九是1位在訪美行程中光燦照人、卻在野台政治上並無太大煽動力的政治人物。若謂他不夠本土,他只不過不主張正名制憲而已;若謂他是「不沾鍋」,卻也曾做過「馬利兄弟」。馬英九似乎也想努力自我調整,但問題的癥結卻在他與國民黨某些人的關係始終有一點格格不入。油是油,水是水,不能交融成一體。
1個政黨不可能靠1個人來撐持,馬英九對國民黨的支撐作用,顯然已經遠逾於正常的比例。正如所有的政治人物一樣,馬英九的「能力」確實有缺口,但國民黨戰鬥部隊的「能力」更無可誇耀之處。國民黨是1個毀在李登輝手裡的政黨,當年,李並未回應解嚴後的情勢,及時改善國民黨的體質;致使李登輝時代國民黨的民選地方首長仍是傳統的乖乖牌,民意代表則仍是投票部隊。這樣的人物類型,也许便於黨中央的駕御,卻不能回應社會的期待。近幾年來,國民黨在這方面的體質雖有局部改善,但是人才「卡司」仍不夠整齊,遠稱不上是1支有形象、能攻善守的政黨勁旅。這種體質虛弱的情況,已在此次捉襟見肘的選戰中暴露無遺。此次選舉,在大氣候上對國民黨大利,但國民黨團隊在戰略、戰術及戰鬥上可謂皆乏善可陳;整個黨主要靠馬英九的形象在撐持,而馬英九最後也捲入了特別費案。
因此,馬英九與國民黨的「油�水」現象,固然有馬英九的因素,但亦有國民黨的原因。馬英九一直帶不出1個「團隊」,水清無魚,不沾鍋,或许使邪惡不能近身,但若矯枉過正,陷於孤絕,則對能人異士亦失連繫。黨中央的智囊及策士,至今仍是「姜太公輔佐康熙帝」的格局,其時空落差,實已令人不忍卒睹。但是,反過來看,黨內基層建議不妨容納「雞鳴狗盜之徒」,卻是開倒車的做法;至於每次檢討失敗,皆謂不夠「本土」,也令人有1種似是而非的感覺。國民黨的標籤不易變成民進黨一樣的「本土」,但隨著內外時空的變異,國人對「本土」的認知亦在變化之中;可是,國民黨內談本土,最後卻簡化至「馬王合」或「馬王配」,則根本是文不對題。馬王若「不合」,豈是本土不本土的問題?馬王若「配」,會不會如民進黨人所言「豬和貓生不出兒子」,則恐亦非本土不本土的問題!難道馬英九就不是「本土」,王金平就是「本土」;這若是民進黨的定義實不足怪,怪在竟然是國民黨內某些人的觀點。此亦不啻是對馬英九的挾持與剝削。國民黨中類此種種匪夷所思的現象,皆顯示「油水現象」,有馬英九的因素,亦有國民黨的原因。
接下來,馬英九與國民黨將面臨兩大難關:1、10天以後,12月25日,馬英九將卸任市長職務,成為專任的黨主席,角色單一化,騰挪的空間縮小,政治考驗增加;2、特別費案若起訴,馬英九是否停權,並喪失代表國民黨競逐2008年總統之資格。
民進黨勝選後「蘇謝配」、「謝蘇配」正在醞釀,國民黨受挫後「馬王配」的呼聲亦在加大。時耶?命耶?罪在馬英九耶?誤在國民黨某些人耶?何去何從,馬英九與所有國民黨人皆當深思。
〈本報系聯合報系列社論,本報今日同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