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宜推動成立區域性救災機構
2006-12-17 09:56:1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1個名為「榴槤」的大颱風,12月2日越過菲律賓中部,經南中國海撲向越南、柬埔寨,一路造成非常嚴重的災害。狂風挾帶豪雨,沖刷下如排山倒海般的土石流,淹沒整個地表,當者披靡。各地人員死亡估算逾1500人,傷者逾5000人,流離失所者多達數萬,雖然官方統計數字一時還無法正式公布。但經國際和各該國救濟機構初步推測,受災害侵襲待協助處理的人數,相信有過之而無不及。至於災區財產、牲口、原已簡陋的維生工具等,多半損毀流失,急待救援。南洋氣候相對較暖,雖一時不至受冰雪冷風危害,但傷病和瘟疫問題,也輕忽不得。
天災固然有不可抗力的一面,但災後復原,應要全力以赴,否則災害更加擴大,相關人士尤其不能辭其咎責。菲、越、柬受到「榴槤」颱風侵襲,大家都宜持哀矜勿喜的心情,關懷災區,出錢出力協助善後。同時更宜深入檢討,對於因人為疏失造成的損失,務必有適當彌補。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莫使其他地方的居民,再受相同的天災打擊,這樣,這次受災者的生命財產,才不算是白白犧牲了。
「榴槤」颱風過後,菲律賓總統艾若育即開始到受重災的菲中部慰問災民,一面表示中央政府已啟動救災機制,全面展開協助復原;另也嚴令地方政府和相關救難團體,不能再袖手旁觀而讓災民承受更多苦難。艾若育的指示,如果能夠貫徹執行,讓災民在短期間獲得實質協助,減低天災造成災民家破人亡的身心痛苦,也许一時只能如此。但問題在於菲、越、柬各災區都甚偏僻,從中央到地方的救災行動是不是確實做得到,若遭遇到困難能解決多少,這更是問題的關鍵。如果菲總統把話說過,救災行動遲不見出現,地方財力物資原不甚寬裕,官員們縱使想協助災民也有心無力。那麼災民所承受的打擊,除了天災還有人謀不臧,痛苦的感覺就要加倍。所以,一旦有災難發生,除了救災機制,應立即啟動,監督執行的體系,也要適時發揮作用。不然變成了徒有口惠,使災區所受蹂躪更多了。
「榴槤」颱風襲菲後第4天,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紅十字會立刻向國際呼籲,要求捐輸相當於737萬美元的款項,做為對菲律賓受包括「榴槤」颱風在內歷次風災累積的20萬災民急救經費。據該會統計資料,從今年9月底至12月初,菲律賓先後已遭受4次風暴豪雨侵襲,災民迄未得到妥善安置,情況甚是嚴重。國際紅十字會不愧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救濟機構,所蒐集的各地大小災情也夠完整,對災民的處境更存關懷深意。所以對於這項捐款呼籲,希望國際慈善機構或善心人士能存「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心胸,及時認捐,解災民於倒懸。
國際紅十字總會積極救災的態度,不僅令人感動,也能予有心人相當程度的啟迪。東盟成立以來,幾經考驗轉型,近年運作已稱成熟,處理面向趨於多元,凝聚的力量也足令人側目。所以紅十字總會為菲風災勸募善款,救災的是南洋災民,充分表達地球村「天涯若比鄰」的至意。是則紅會能做可做,東盟又何不採取行動,為東南亞地區救災展現出共同承擔的立場和實力,透過東盟的推動和輔導,成立1個屬於東盟的慈善機構。一方面執行區域性的各類災害救助;另一方面也呼應包括國際紅會在內的慈善團體救災呼籲。一旦有事,東盟的救災行動絕不缺席,成為無所不在的救災力量。
東南亞多天災肆虐,除了菲律賓近來的迭遭風災,印尼的大海嘯、大地震、大水災,無一不撼動人們心弦。這次「榴槤」颱風走過,正逢受災嚴重的菲律賓在宿務舉辦東盟系列高階層會,冠盖雲集,重大議案外再加1項成立救災機構案,豈不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