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來解開空氣汙染的死結

2006-12-23 12:08:0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洲開發銀行(ADB)日前發布研究報告,指陳亞洲若干地區空氣汙染都會擴張,環境改善毫無作為,空氣汙染造成每年約有53萬人提早致死,顯然已到了極端嚴重的程度。同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印尼日惹舉行的1項泛亞空氣汙染會議中,知名專家克爾齊紮諾夫斯基強調,空汙不僅促使人類早死,即使僥倖不死,後遺症的毒害也足造成社會付出極大代價。以亞銀的公信力和專家的點撥,再1次說明瞭空氣汙染破壞空氣品質的可怕,各地政府和民間同心協力解決空汙,此當其時。

空氣汙染是環境保護工作中的1個重要環節,忽略空汙的嚴重性,損害的層面殊多。人類在受到空汙影響的城市中生活,不僅生命可能提早結束,縱使不早死,日子也過得很不舒服。

這原本是起碼的常識,很容易懂得,依理也該各在崗位上照防空汙的規定制約,就能將空汙減少到最低限度。只是愈簡單的問題愈不容易防備,漸漸相沿成習,甚至自己就變成了汙染空氣的源頭。所以當國際機構做了善意告知、知名學者專家又加以深入分析後,大家就應該強化防杜空汙觀念,檢討行為,務必要從此刻開始,逐步減輕亞洲城市空汙的壓力。

照專家的說法,形成都市空氣汙染的主要原因,是1種稱為PMIO的微塵粒子在作祟。這種由燃燒不純淨油料產生的微塵粒子,散佈在空氣中的數量,日益增加。人畜一旦吸入MPIO微塵粒子,附著於肺上,就為呼吸系統帶來極大麻煩,重者致死,變成無謂犧牲,輕者上呼吸道感染不斷,種種相關疾病纏身,甚難斷根。

而亞洲地區空氣中微塵粒子之所以愈來愈多,是因為經濟起飛,使用汽、機車等機動車輛代步或搬運產品的人跟著增加。而汽、機車所排放的煙塵,就是微塵粒子,既帶毒性又骯髒,但以目前趨勢衡量,機動車輛斷無減少可能。所以泛亞空氣汙染會議的專家說,亞洲各國儘管對空汙關切日深,也已設立較嚴格的汽機車排放標準。但要讓空汙程度降到安全標準以下,還需多年的努力,專家做的結論,留給大家許多想像的空間。難道亞洲空汙問題真的如同死結,就是打不開嗎?

造成亞洲地區空氣汙染的另1個源頭,來自於傳統的「火耕」,就是每年放1把火燒毀森林,取得要種植的土地。這種方式不知沿用了多少世代,以往是為省錢、省力、省事,等火滅了就有大片土地可供使用,可謂簡單明瞭。在地廣人稀的環境,這種所謂低科技汙染源的方法影響不大。

但到人口集中、城市擴大,火耕煙霾就會對人類和動物造成傷害,近年制約霾害的聲浪1年比1年高。但火耕不僅不停,反因原物料價格上漲,種出來的棕櫚樹榨成油去化順暢,火耕面積愈大,空汙更嚴重,制約霾害連叫都叫不出來。再加上一般燃料隨時代更新的不多,工廠、家庭所產生的灰燼、煤煙、酸以及其他有害的粒子,任由升空,天上如何乾淨得了。所以,傳統低科技汙染源繼續存在,則又是另1個打不開的死結,還得留給時間來解決。

面對亞洲空氣汙染問題日益嚴重,而解決問題的工具又相對卑微,亞洲國家更不能因此袖手觀望,任空汙一發不可收拾。華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顯然當下的空汙嚴重,有相當部分就是當年缺乏遠見、沒有作為而留下來的。

所以亞銀和專家們的忠告,既是人命關天,又會影響到在蓬勃發展中的經濟,應該要大家一起來面對問題,把防杜空氣汙染問題的優先順序提前,列進各區域組織的議事機制內,併入環境保護議程處理。務必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可行的辦法,籌足款項、培訓人員,展開新而有效的行動。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