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濟面的回顧與展望
2007-01-01 10:36:3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今天2007年元旦,除舊歲、迎新年,是個宜於檢討與展望的日子。從經濟面看,全世界經濟自2003年復甦以來,一直保持好景,據全球視訊機構估計,2006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提升到3.9%,是高度繁榮的數據。亞洲方面,2007年仍將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地區,亞洲民眾財富持續增加,將帶動內需成長,可望進一步支撐經濟長期擴張;人民幣升值將帶動亞洲區域貨幣持續升值,並吸引全球資金再流入亞洲股市。顯然,連紅了4 年的區域經濟,2007年還將一仍舊貫,繁榮昌盛下去。東南亞國家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早經各方列為投資首選,種種表現都令人感到興奮鼓舞。
資本市場是觀察經貿情勢的重要指標之1,亞洲股市29日封關,主要股市多收紅盤,連漲的第4 年,漲勢是20 年來最長久的1次。而中國和平崛起,提供給各地經濟體出口大幅擴張的機會,而扮演的經濟火車頭角色,更嘉惠於東南亞的成長。其中越南表現卓越猛漲144%,居股市之冠,依次是印尼漲幅55%、菲律賓漲42%站上近10年新高、新加坡漲27.2%改寫了歷史紀錄、馬來西亞上漲21.8%也推上新高點。這幾個主要股市的不俗表現,一面肯定東南亞國家有力爭上游的能力,機會來時絕不缺席;另則是國際續注焦於亞洲新興市場的經濟環境,不約而同列為投資標的。南洋資本市場活絡,為新年股市漲勢提供持續不墜的機會,值得各國用心經營。
區域經濟表現亮麗,從經濟成長率穩定上升,到資本市場引得到源頭活水,表現出2種突出的現象:其1是對內對外的經貿運作漸趨於成熟,建立起相當的信心基礎;其2是,穩健發展和外界重要經濟體的互動甚至結盟關係,讓國際紐帶發揮張力;獲得更大更多的外界重視。若干年來,東盟的正確選擇和不懈整合內部意見,終於收到了豐碩果實,替東南亞諸國找到了發展的方向。2006年10月30日,東盟和中國在廣西南寧舉行雙方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紀念高階層會。與會10國領袖和中國總理溫家寶會後的聯合聲明,強調2010年建成「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的決心,並提出雙方推進「戰略伙伴關係」的努力目標。這項在不久前才完成的活動,就是東盟在經濟方面有了信心、建立與可靠經濟體並肩攜手同奔榮途的表現。試想,依據自貿協定,東盟和中國還有三數年就可完成1個總人口20億的世界最大自貿區,經濟規模僅次於歐盟、北美自貿區,有中國的加持,有團結的共識,國際經貿力量豈會忽視。
東南亞國家連年經濟亮麗表現,2006年更進一步醞釀出將「東盟單一經濟區」計畫提早5年成立的共識。若不是預定在菲律賓舉行的東盟高階層會因故稽延,相信這項呼之欲出的計畫,已經完成初簽程序。東盟建立「經濟共同體」,原是依據2003年10月7日「峇里宣言」,預定2020年實現經濟統合,建立歐洲式的經濟共同體,使人員、服務、資金移動得以自由化。但是為了要在擬議中的東亞區域整合計畫,扮演主導者的角色,所以要將原訂時程提早5年。「東盟單一經濟區」計畫屬於東盟內部事務,陳義甚高,由於內部主要國家士氣昂揚,相信通過計畫並無問題,若要進一步推展,則待付出更多努力。不過,無論如何這是提高東盟運作層次的規畫,對於提升區域經貿整合,發揮集體力量,應有其貢獻,可視為重要願景,各方自樂觀其成。
東盟成立近40年,歷來強調經濟發展,但實質表現,還是以2006年最為亮麗,這是大環境使然。縱然經貿成就甚具體,但是影響到運作的非經濟因素,還是繼續存在,某一國的內部、國與國間的互動,都還待積極協商磨合。回顧過去,東南亞國家雖經歷過天災人禍考驗,經濟面尚可圈可點;展望未來,有待於腳踏實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