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珊受絞刑 結果把他變成大英雄

2007-01-05 10:30:0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海珊死了,在12月30日牲宰節來臨前匆匆行刑絞死了。事情可說來得突然,決定來得出人意料之外,因為判決時宣布刑期會在30天之內,不料在3天內就作出決定。有關方面似乎沒有經過周詳考慮,只想讓他一死了之,認為這樣做,對結束伊拉克亂局有益,於是唯恐夜長夢多,乃趕在牲宰節前夕匆匆把他處決了。

要解決伊拉克問題,不可能像汽車製造廠幾分鐘完成1輛那樣快速,必須一步一步慢慢來,同時要因勢利導做得平靜無波才行,如此突然為了趕時間就在人們意料之外行刑,連海珊都來不及作心理準備,結果留在许多人印象中是海珊死得「壯烈」,受刑時他拒絕戴頭套,臨刑時大呼「真主偉大」,自稱他是「為國犧牲」,還勸人民不要仇視入侵國的人民,只要團結起來打勝入侵者。

海珊顯然是死有餘辜的,他殺了數不清的政敵和不同教派、不同族系者,雖百死難蔽其辜。但這樣把他處死,卻使他變成了1個大英雄。伊拉克連日來到處有為悼念他而舉行的示威活動,正如1個被處死的哲人臨死之前所說:「我在墳墓裡的沉默,會比我的演說來得更加有力量。」海珊將成為伊斯蘭教不朽英雄殆無疑義,這地位是急於殺死他的人預料未及的,是他們成全了他!

海珊固然是個暴君,但說到罪,他在統治伊拉克期間殺人,暗殺或在戰爭中殺,都是鞏固其地位所必行的,那是1場戰爭,1種政策,在他所訂的法律內「合法」殺人,嚴格說不是謀殺罪。

要懲罰海珊這個殺人如麻的狂人,這樣的死法是最輕鬆了,他最怕的是不死,而長期把他監禁,讓他嘗盡他以前虐待別人所給予的種種苦楚。「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間見白頭」。海珊被處死時雖已69歲,不算年輕,但身體仍健壯,精力仍旺盛,未現垂老之態,可以多活幾十年。那就關他幾十年,折磨他幾十年,讓他嚐盡他殘暴統治下對付敵人的種種懲罰,最後還要他死得默默無聞,那才是對海珊最大的折磨,也是他最大的痛苦!

有關方面可能認為30天太久,怕時間一拖生變,故急匆匆把海珊殺了。這樣一來,穆斯林到處舉著海珊的頭像示威,進行爆炸。在海珊行刑的當天,伊拉克境內連環爆,至少72人死亡,這對海珊來說,豈非死得其所哉?

布希當年不加考慮進攻伊拉克,是因發現伊拉克藏有大批殺傷性武器,怕他以此在世界範圍內舉事,造成大災難。但後來證明中情局的情報是假的,既然如此,布希便應該把海珊在其本國施行殘暴政策和擁有殺傷性武器兩件事分開來處理。可與伊拉克進行談判,然後撤軍,讓伊拉克人去解決自己國內的問題,這樣美國的擔子很輕,隨時都可以退出,如今把兩事混為一談,美國不知為何而來,現在更不知如何作善後的解決。许多人說布希不聰明,他屬下的團隊成員處事也一塌糊塗,其事實證明就在這些節骨眼上。

比較起來,以目前情勢看,把海珊關在牢裡,比處死海珊更加有利於安定伊拉克局勢。怕他們把海珊救出,東山再起作亂,但這是絕不可能的,美國關海珊這樣牢固,他如何逃得出去?除非美軍中出了內鬼。

海珊儘管曾喧嚇一時,關了進去,就是囚徒1名,絲毫起不了作用。而且隨著時日的推移,漸漸被人遺忘,最後是完全失去作用。所以,急著殺海珊的人,真是懼怕海珊,眼光又太短淺,還以為海珊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這是很愚蠢無知的想法。

海珊的死,已讓海珊的影響力走出伊拉克,變成全世界穆斯林的英雄,將長久在穆斯林內心滋生仇恨的力量,為未來的世界帶來不安!

要安定伊拉克,鞏固伊拉克民主政治,布希必須增兵伊拉克。但美國國會是否同意?如不同意,美國最後只好不負責任地撤出伊拉克,說走就走,留下爛攤子,讓伊拉克人民繼續在槍林彈雨、血腥屠殺、流離失所中渡過痛苦悲慘的日子了!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