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要堅持在反貪基礎上尋求和解
2007-01-10 11:26: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新的1年,台灣藍綠陣營似乎各有盤算,各有不同話題拋出。台灣媒體則不約而同把焦點放在明年大選預為綢繆的題目上做文章。執政的民進黨在台灣主體論述下,年前即宣稱開放8吋晶圓廠轉進中國,試辦人民幣匯兌業務。國民黨的馬英九專任黨主席,也在年前宣稱國民黨與民進黨差距再大,也大不過與共產黨的差距;藍綠同在1條船上,2300萬人民都是命運共同體,沒有必要拚得你死我活,應該相互尊重。年後接著說要為民進黨牽線處理兩岸事務,進一步開放中國對台投資。各方解讀多以為藍綠陣營都想搶中間選民的票。
何以在北高市長選後,藍綠陣營都在大陸政策上,出現了新的論述和實踐,在藍綠內外各有不同反應。綠營極其有限的開放晶圓廠和試辦人民幣匯兌,馬上就被台獨基本教義派視同「蘇修路線」復活,指責行政院長蘇貞昌違反了台獨基本路線。或認為陳水扁宣稱沒有蘇修路線,其實是在向蘇貞昌施壓,表示他陳水扁依然在主持局面。馬英九的建議,特別是牽線說,非但遭修理,陳水扁還反建議開1個兩黨的「國民論壇」,而非兩岸的「國共論壇」。馬英九頓時成為「一頭熱」,頻遭泛藍立委質疑馬英九是不是太溫良恭儉讓了。
然而細心觀察藍綠的大陸論述和操作。綠營的開放是「點放」型的微幅調整。單就兩岸目前經貿交流的實際需求言,不論人民幣還是晶圓廠的有限度開放,都和現實脫節。至於兩岸3通,在陳水扁任內,誰都清楚這原本就是不必有任何期待的。
若說這是媒體認定的中間路線,那只能說中間路線的定義被扭曲了,走中間路線決非大陸政策執行上的微調而在制定政策的心態有無調整,此即民進黨有無決心和深綠台獨基本教義派畫清界線,並公開揚棄台獨訴求。答案也是不問自明。
馬英九主動放出藍綠和解的訴求,1方面表示藍綠同在1條船上,有共同的命運,還要幫民進黨和大陸牽線。但是馬英九連黨內團結和黨務人事都還搞不定的情況下,何以急於對外拋出涉及調整基本路線的話題?
為民進黨牽線更是有點一廂情願,若這是馬英九的中間路線,那麼國民黨在北高市長選前所走的又是什麼路線?難不成這是馬英九在北高市長選舉後的自我檢討,以柔性語言以期取悅淺綠的中間選民?真的要為大選預為熱身?這就不叫中間路線而是向現實妥協。
再看,所謂「蘇修路線」,更是與其實際不符。這根本是蘇貞昌在執行陳水扁的決策,但陳水扁不願居其名而已。情況很簡單,美國要陳水扁兌現北高市長選前向美國做出的承諾,即進一步開放兩岸經貿政策,這是陳水扁不得不交辦的事項。
蘇貞昌當然樂意有人作球給他玩所謂「蘇修路線」,民進黨內的大選提名之爭,伴隨著立委初選作業,以蘇貞昌目前擁有行政院的資源而言,正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若能以「蘇修路線」和陳水扁有一區隔,自是求之不得。陳水扁則期待可以在短期內過境美國再來1趟過境外交,以期重振黨內聲望。不過是各有所需而已。
藍綠陣營最大的區隔,在北高市長選前原是貪腐和反貪腐之別,馬英九在選前身受特別費之害,更應理解堅持反貪腐是必要的長期訴求,但馬英九此時拋出和解的話題,究竟是和誰和解,難道是和選前的貪腐和解?相信這絕不是馬英九的選擇,那麼馬英九有無區隔民進黨內究竟是誰貪腐?而這是必要有一清楚交代者,馬英九卻模糊了。
民進黨和陳水扁在北高市長選舉之後,馬上轉移話題,這分明是想從貪腐漩渦中尋求脫身之計。馬英九也想在選後創造議題,卻在不經意間,忘卻選前向選民作出的最大承諾,就是打擊貪腐。忘了選後正是重整反貪訴求,明白向選民交代反貪腐的下1步走向和具體作法。至少要能堅持在反貪腐的基礎上尋求和解,尋求1個有格調的和解。